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① 研究学术不可缺少, ② 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 ③ 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 ④ 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①因为 ②所以 ③但是 ④就
B.①由于 ②因此 ③虽然 ④却
C.①不但 ②而且 ③不论 ④都
D.①不仅 ②并且 ③然而 ④却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脑畔(bàn) 迁徙(xǐ) 袖手旁观(xiù)
B.沙砾(lì) 彷徨(páng) 溯游(sù) 正襟危坐(jīng)
C.驰骋(chěng) 撺掇(cuān) 矗立(chù) 草长莺飞(zhǎng)
D.骈死(pián) 磅礴(bó) 冗杂(róng) 戛然而止(jiá)
3、阅读《桃花源记》,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人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B.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C.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做过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D.“仿佛若有光”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
4、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B. 《西游记》中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鹰愁涧收白龙马。
C.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
D.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无常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弧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寒沙洲冷。
【1】词的上阙是如何营造凄清孤寂的氛围的?请加以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变沙洲冷。”一句简要分析词人情感。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请根据下面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回目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并结合该情节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西游记》第25回)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经历中的两次,分析他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初心的。
8、四、认真阅读记叙文阅读《社戏》片段,完成文后习题。
〔甲〕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2】“甲”文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一句中“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里”一句中“他”指什么?
【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中为什么说山是“踊跃”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
【6】“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7】“乙”文中写渔夫喝采有何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山水依然;历经世事轮转,亲情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追求依然……蓦然回首,我心依然。
请以“ 依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