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葫芦岛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B.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C.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D.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默(qiān)   词夺理(qiǎng戌(rén)   八分有

    B. 裂(guī) 挑拨离jiàn)   多rán)   石青之(sǎn

    C. 劣(zhuō)   暴风雨(zhòu章(zhuàn)   怆幽邃(qiǎo

    D. 望(liáo)   将就木(xíng)   器mǐn)   尔远逝(chù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使中国剪纸形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表现手法,因而独具魅力。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展现中华风韵的舞剧,《孔子》自公演以来成功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年轻观众。

    D.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子(měi)   杂(róng)  旋()   然而止(

    B.辈(xíng) 寒jìn裂(jūn) 怒不可ē

    C.然(piān皱(zhě默(jiān)   犬牙互(chā

    D.刻(zhuàn)  绊()   意(qiè怆幽邃(qiǎo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的氛围。

    2词的下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

    ③李白《送友人》中对仗工整,运用比喻表达离别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④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贽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慈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二)你現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作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三)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

    (1)以上选段出自____________,加点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_(姓名)。作者在信中常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做: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他还告诚儿子,_____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2)通过你对此书的阅读,请举一例说明作者和儿子是朋友般的关系。

    (3)作者提议儿子多读古代文学的书并郎寄给他,还让儿子研习希腊的《艺术哲学》意义何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根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54万,较2012年增长14.49万人,增幅达36.26%;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为58.48%。从1978年到201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265.1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逆差”逐渐缩小,显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海外网,2017.10.20)

    材料二:

    (来自《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针对留学生归国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助推“归国潮”愈发猛烈。西班牙《国家报》7月20日在《中国人才回流》一文中介绍了中国著名的“千人计划”。

    该计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旨在用5年到0年的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此外,还有一大波针对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免车辆购置税福利,让留学生能够享受购车优惠;全国300多个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园助力创业梦;如果选择回国后进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例如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将会获得约200万的科研经费,还能享受几十万的住房补贴……

    (参考消息网,2017.10.20)

    材料四:

    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留学回国比例。

    中国迎留学生“归国潮”背后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说明,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归国潮”之下, 还有出国留学热。精英人才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由于有理性的出国留学规划和优秀的学业表现,在国际就业市场有着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部分“海归”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其中相当一批人的原因在于,在出国留学时盲目选择,并未做好长期和科学的出国留学规划。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是想“逃避”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有的认为只要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混到一张文凭;还有的在国外求学期间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导致毕业时缺乏竞争力。

    (作者熊丙奇)

    1下列关于“留学生归国潮”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统计,近几年来留学归来的人数增幅,甚至比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幅还大。

    B.现在中国正处于第三次“归国潮”中,它经历了三段式的发展期。目前,留学归国的人数占总留学人数的百分之七八十。

    C.近几年,每年都有近八成的留学生们选择回国发展,这说明国家的崛起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所有人对中国抱有期待。

    D.中国人固有的恋土情结和注重亲情、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情感需求,已不再是留学生选择回国的首要因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具体数字作比较说明了归国人数增长快的特点,比起材料二图表的形式,要缺少直观性,但表达更准确。

    B.材料三中外媒对我国引进人才政策中的“千人计划”特別给予介绍,可以看出外媒对我国的这项政策效果的肯定。

    C.文中谈到“海归”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主要目的是提醒家长在孩子出国前,一定为孩子做好留学规划。

    D.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只要切实改善和优化了国内的就业环境,就能让所有的优秀学子留在国内,避免流失。

    3政府制定哪些优惠方案,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请分点阐述。

    4请你就如何解决海归“水土不服”的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从以下两个写作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1)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千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等的陪伴。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不少于600字;②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③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2)中国是个热爱美食的国度。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选取恰当的顺序进行说明;③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