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散文集都收录了许多这样的文章。
C. 古代的称谓很有讲究。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等。
D. “恰喜这年林氏生了一女。将产时,异香满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似花香而非花香,三日之中,时刻变换,竟有百种香气,邻舍莫不传以为奇。”以上文字摘自古代章回体白话长篇小说《西游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辩论会上,李明据理力争,口若悬河,逼得对手哑口无言。
B. 在3·15消费日这一天,“一线”电台总会爆出许多揭露性的新闻,真是大快人心啊。
C. 近年来,某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D. 他苦苦的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地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B. 长沙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李红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她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英雄人物的影响之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懦弱,多了一份坚强。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建设美好的家园,关键是人们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去无限制的破坏大自然。
D.走进牡丹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5、根据所学的语文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长篇小说《水浒传》中,金枪手徐宁设计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的双鞭呼延灼最后使用钩镰枪破了“连环马”。
B. 孙悟空的称呼很多,例如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是“弼马温”,唐僧收他为徒时为他取名“行者”,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是“斗战胜佛”。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见闻感受。
D. 《格列佛游记》中,由于格列佛引起皇后及一些大臣不满,小人国朝廷曾一度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再慢慢减少他的饮食,直到将他饿死。
7、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悼dào念 诘jié问 揩kāi油
B.瓦砾lì 荒谬mìu 颓tuí唐 愧怍zuò
C.拂fó晓 掳lǔ去 奔丧sāng 憎zèng恶
D.阻遏è 往上窜cuān 荒僻pì 塌tā败
8、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3)执策而临之 临:
【2】翻译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阅读第三段,体会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9、古诗阅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10、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讲诚信故事)请写一个历史上著名诚信故事的名称:
(2)(积累名言)请写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
(3)(评说诚信)
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
(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11、诗文填空
(1)水河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8)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10)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
13、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甲】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乙】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丁】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文章描写了我在泥墙根一带“有趣味”的四件事,请你简要概括。(每件事不超过6个字)
【2】文章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3】作者对景物的刻画,十分生动、形象。如写菜畦、桑葚,重在描写它们的________;写皂荚树、木莲、何首乌,重在描写它们的______;写蝉、油蛉、蟋蟀,重在描写它们的_____
【4】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他应该放在文中的哪个地方?( )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这段文字写出了百草园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14、【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某年我国 18~70 周岁国民一天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 分钟 | 18.91 分钟 | 98.85 分钟 |
某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 中国 | 美国 |
公共图书馆数量 | 3076 个 | 8951 个 |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 1 个/44 万人 | 1 个/1.3 万人 |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 0.58 本 | 50 本 |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 7 | 62 |
人均年阅读量 | 4.39 本 | 7 本 |
图书畅销类型 |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 小说、科技等 |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 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 位工人中,只有4 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①霍雷肖•阿尔杰: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100多部作品,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根据【材料一】中周国平对“阅读”的诠释,请你说说什么是阅读。
【2】你从【材料三】“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材料四】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
【4】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对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于世,困难之时,有父母陪伴,我们会感到洒脱,有同学鼓励,我们会感到力量,有朋友相助,我们会感到轻松……你,在遇到困难之时,有感受到什么呢?
请以“我感受到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