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内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其也(意义)。 B.教然后知(困惑)。

    C.之不以其道(驱赶)。 D.上牛头充炭直(挂)。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育(yùn) 难(jié)   连(qiáo) 山(lù)

    B. (sū)   粗(cāo)   胀(pénɡ) 失(sànɡ)

    C. (yàn) 腐(shí)   深(yuān) 默(jiān)

    D. 皱(zhě) 鸟(tún)   猎(shòu) 嚷(xuān)

  •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B.刘禹錫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刘柳”。

    C.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D.《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 4、下列关于《名人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B.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英雄交响曲》。

    C. 《大卫》是米开朗琪罗著名的雕塑作品。

    D. 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卷”“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

    B.“忍”“欺”写出了作者面对群童抱茅而去的愤懑和无奈。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作者生活极其贫苦。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4)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艳丽,描绘出桃花源的绝美景色。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下面是三部名著的片段,根据你的积累,按要求答题。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①《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而且要背出来。

    ②《

    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假如经常能有少许进步,就不要灰心,不管进步得多么少。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该片段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部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模糊数学

    1965年,世界上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模糊数学。数学的特点是精确,如今却与“模糊”攀上了亲,似乎不可思议。确实,模糊数学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与日俱增,正如1975年纪念模糊数学诞生十周年的论文集所指出的:“未来的十年,将是模糊数学大发展的十年。”

    模糊数学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应用数学工具,对世界的认识从模糊到精确,是一个飞跃。今天,精确的数学计算在许多场合必不可少。然而,当我们要求电子计算机具备人脑功能的时候,精确这个长处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成了短处。例如,我们在判别走过来的人是谁时,总是将来人的高矮、胖瘦、走路姿态等与大脑中储存的样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一般说来,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一位旧友多年不见,面貌有变化,仍能依稀相认。然而要是让电子计算机来做这件事,那就复杂了。得测量来人的身高、体重、手臂摆动的角度以及鞋底对地面的正压力、摩擦力、速度、加速度等等数据,而且非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十位才肯罢休。如果某熟人近来消瘦了点,计算机就“翻脸不认人”了。显然,这样的“精确”,反而使人糊涂。由此可见,要使计算机能模拟人脑功能,一定程度的模糊,倒是需要的。

    模糊数学以客观世界的模糊性为研究对象,它的基础是模糊集合论。集合原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在19世纪末提出的概念。例如,太阳系是所有行星的集合,车厢是所有乘客的集合,一张报纸是全部字组成的集合等等。经典集合论对事物只作明确的划分。然而事实上,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某集合,并非只有“是”或“非”两种回答,常有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对“老年人”和“高个子”这类集合的界限就很难作明确的划分。50岁的人,可以算老年,也可不算老年。这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集合的边缘往往是模糊的。在人们的思维或语言中,这样模糊的概念比比皆是。如胖、高、重、浓、响、明亮、暖和、粉红、漂亮等,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经典数学就无法进行描述,而模糊数学却能对这些模糊的集合,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模糊集合要比经典集合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更带有普遍性。可以这样说,数学从模糊到精确,又发展到模糊,是螺旋式的上升,标志着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模糊数学在精确的经典数学与充满了模糊性的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以预料,模糊数学必将成为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有力工具。目前,模糊数学在理论上正在不断完善,而它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尤其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控制、图像识别、综合评判、聚类分析、自动机理论、生物系统等方面,已引起了科技界和有关部门的普遍重视。

    1举例说明这篇说明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2选文在说明模糊数学时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顺序和________的结构方式。

    3划分第三自然段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4概括说明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模糊数学的。

    5“可以预料,模糊数学必将成为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有力工具。”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们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题目:共享快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