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柳宗元)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陶渊明)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于是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鱼》庄子)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雾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礼记》)
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或许他们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面前川流不息的人群,聆听着身后小巷中孩子的玩耍嬉闹声,享受着平静安详幸福的生活。
B.啊,那些高楼大厦、华灯、香水、藏金收银的闺房还有摆满山珍海味的餐桌!纽约一定到处都有这样的闺房,否则哪来那么些美丽、傲慢、目空一切的佳人。
C.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向高调的老方丈释永信多亏练过盖世神功,才能如此镇定。
D.全国人大代表罗鹏说:“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改变,必须要帮助到传统产业的基层从业者、劳动者;这样一来,整个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就急不可待。”
3、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以下说法最恰切的一项是 ( )
A. 民族心理不同。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 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C. 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面自然是雷由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
D. 时代不同。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电颂》则是在1942年。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四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5、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请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姓名。
A | 她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了保尔,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读,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
B | 他不仅是保尔的哥哥,还是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
C | 他是谨慎而严肃的水兵,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工人,保尔深受他的影响。 |
D | 她漂亮、机智,心地善良而坚定。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她热爱自已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 |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晃来晃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⑥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⑦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⑧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⑨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⑩他是宗月大师。
【1】请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第②段“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2)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2】结合语境分析“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具体含义。
【3】宗月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原文,写下你的阅读感想。(70字左右)
(链接材料)在老舍先生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将近40名……每次一经过“瞎子庙”,他的心便隐隐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可怜的人……他不顾外人的反对,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把这些盲人都组织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忙了一天,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的曲目。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降低身份到处求爷爷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
这之后,每天晚上,当他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这几乎成了那条街上一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一直持续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
9、作文
请以“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