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一带一路》的书名号使用有误,其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应改为“一带一路”。)
B. 体育课上,小张受伤了,同学们把他送到了医务室,他说道:“尽管你们尽了绵薄之力,却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非常感谢!”(上述语境中的语言表达得体。)
C.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这段文字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
D. 撰写好演讲稿要着重做到五个方面:(1)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2)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3)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4)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5)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诬蔑(miè) 剥削(xuē) 怒不可遏(è)
B.挚爱(zhì) 肇事(zhào) 堕落(duò) 模棱两可(lèng)
C.拙劣(zhuó) 锵然(qiāng) 沼泽(zhǎo) 三缄其口(jiān)
D.突兀(wù) 埋没(mò) 卑鄙(bì) 销声匿迹(nì)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B.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冗杂(rǒng) 撺掇 戛然而止(jiá) 销声匿迹
B.劫难(nán) 亢奋 草长莺飞(yīng) 人情事故
C.农谚 (yàn) 殒石 海枯石烂(kū) 世外桃园
D.归省(xǐng) 追溯 风雪载途(zǎi) 骄首昂视
5、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6、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3)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鲲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7)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你班同学为搞活动拟了一幅对联,但发现下联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一下。
上联:红烛永照人间路
下联:天下长开桃李春
你将下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甲】一列火车在暴风雪中爬进了车站,两个穿军大衣背步枪的大学生和一队戴红袖标的革命士兵从车上跳下来。他们逮捕了站上的宪兵年老的上校和警备队长。城里的人这才相信传来的消息是真的了。于是几千个居民踏着积雪,穿过街道,涌到广场上去。人们如饥似渴地听着那些新名词:自由、平等、博爱。
【乙】①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②“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1)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传来的消息”具体指什么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可以看出保尔是个怎样的人?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悼路遥
史铁生
①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写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了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作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②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作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看见陕北,看见延安。
③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在省作协的院子里。那是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我至今不能判断其对错。唯再次相信“性格即命运”。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
④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地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的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⑤他不是才42岁么?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42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么?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42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
⑥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杏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3年,而他的42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
⑦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42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1】根据选文内容,梳理文章的情感线索,完成下面的填空。
时间 | 情感 |
延川插队时 | 赞叹、羡慕他的才华 |
第一次相见 | (1)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次相见 | (2)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次电视上见到 | (3)__________________ |
听闻去世后 | 为他的英年早逝感至震惊、悲痛和惋惜 |
【2】作者回忆自己三次见到路遥的经历时,反复描写了路遥“默默地微笑”,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路遥?
【3】与三次见面的叙述相比,选文第⑤段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画线句子作具体分析。
【4】第⑥段插叙了作家王安忆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材料链接)
有时候当我在都市喧闹的大街上走过时,我常常会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脚步,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陕北,我看见荒山秃岭之间,光着脊梁的父辈们在挥着银头开垦土地,我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的职业,但我永生崇敬他们伟大的劳动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艺术创作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劳动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
——路遥
【5】文章的结尾,作者说“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9、以“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