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马后炮。
C.心远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D.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本文作者韩愈,宋代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 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只定期迁徒的大雁,它一旦起程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B.寒冬来临,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消声匿迹了。
C.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D.名人强辞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凫水(fú)怠慢(dài) 潺潺(chán) 销声匿迹(nì)
B.斟酒(zhēn)橄榄(nǎn) 酬谢(chóu) 屋舍俨然(yǎn)
C.农谚(yàn)连翘(qiáo) 甘醇(chún) 豁然开朗(huò)
D.载途(zài)炎热(yán) 簌簌(sù) 袒胸露乳(tǎn)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萋萋: 溯洄: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赋、比、兴。
B.《蒹葭》全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C.本诗和《关雎》在语言形式都四言为主,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但《关雎》含蓄委婉,场景朦胧,而《蒹葭》则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使诗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3】请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效果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 ,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凄凄,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印居右(魏学洢《核舟记》)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傅雷在信中不仅与儿子讨论音乐,还讨论文学、戏剧、美术等。
B.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C.傅雷常常“逼”儿子多写信,是为了慰藉自己和妻子对远在国外儿子的思念了。
D.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问题。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封信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
文中的你是 __________(姓名)。傅雷在这封信中,对他_______方面进行了教导。从这封信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 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麻雀的气性
①校园像个池塘。下课铃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上课铃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
②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傅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zhà lán,修领操台的台阶。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③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④小罗没有办公室。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棚里搭个椅子栖身。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几个调皮的要去拔车棚里自行车的气门芯。
⑤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猹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棚的铁栏杆,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小罗青着一张脸。
⑥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圃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⑦老师们私下议论,说小罗也精得很。说他天天把校长的自行车擦得锃亮,说他打了木凳子木桌子送给管事的老师做笼络,说他这不就成功地把乡下的老婆也弄进校园做保洁了嘛。
⑧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他瞅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我一定能养活。”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我百般抚慰麻雀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但麻雀什么都不吃。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
⑨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我瞪着他问,“什么气性不气性?”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这时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
过了暑假,再回校园。门卫还是门卫,食堂师傅还是食堂师傅,但却不见了小罗。他还在放假吗?我想问问老师。但老师们一脸茫然。我想了一想,我甚至不知道小罗的全名呢。
有一天放学,我在门卫处坐着避雨。听到门卫在聊天,小罗的名字忽然从门卫嘴里传出。“那个原来修东西的罗师傅啊,他带老婆回老家了。不来了。”“怎么了?”“好像说干得没意思,不如回家种地舒坦。”
忽然想起有过这么一个下午,我走过小罗身边,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看着我的眼睛,“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
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
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1】(1)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à lán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本文第⑥段。
【3】(1)请根据全文内容填写下表。
身份 | 对小罗的态度和行为 | 小罗的反映和表现 |
学校老师 | 差遣 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 | 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
新分配来的大学生 | 跟着老教师叫“小罗” “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 | ① |
孩子们 | ② | 青着一张脸 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
(2)“小罗”最终因“干得没意思”而离开学校,从对以上表格分析可知,“没意思”的含义是 。
【4】对小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门见山,交代了记叙要素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学校。
B.以“池塘”“潮水” 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
C.以“池塘”“潮水” 为喻,暗示校园的不平静,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
D.自然过渡,引出下文对上课后校园情况的交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罗。
【5】本文以我对“小罗”的一段回忆结尾(第-
段),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9、题目:改变正在发生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