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长治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王选,被称为“当代毕昇”,《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作者在北大的演讲稿。

    B.中国文化崇尚“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卖炭翁》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所创作的,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D.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罗贯中采用了喜剧性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揭露和嘲讽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八股取士制度。

  • 2、下面一段话被打乱了语序,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③⑥①②④

    B.⑤①②③⑥④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热播的《破冰行动》,讲述了境外某跨国贩毒集团勾结东山当地不法分子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冰毒生产,达到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B.诗人们写出了许多赞美童心的诗歌,这些作品既真实地再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又细腻地捕捉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内心世界。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面向世界、立足亚洲,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宽广平台,也是亚洲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的人文盛事。

    D.记者了解到,北京地铁公司在高考期间将为考生提供优先安检、优先购票、优先乘车的服务,之所以这样做是一切为考生着想的原因。

  •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B.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杜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社戏》选自小说集《彷徨》,文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D.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石。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面是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公然抱茅入竹去……归来倚杖自叹息”写出了诗人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一点儿也不生气,很乐观的面对。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结尾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__________________

    (3)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片段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②“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比如,“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③“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 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④“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⑤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文章第①段从《二十四节气歌》写起,有什么好处?

    3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作文

    所谓“忽略”,就是“疏忽,不留心”。在青春的道路上纵马扬鞭,也许你曾忽略掉什么。不要让忽略成为一种隔阂,一种伤害,要学会拾起生活中细小而美好的事物,品味温暖人生。

    请以“不该忽略的______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悟,写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