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取用固体粉末
C.量取液体
D.闻气体气味
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阴离子
D.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
3、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乌榄核刻榄雕
B.用丝苗米磨米粉
C.用荔枝酿制美酒
D.用蚕丝线制作绣品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60个碳原子
B.②和④均可表示某种物质
C.③和⑥均表示阳离子
D.⑤和⑥表示的元素在同一周期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6、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图像 | ||||
反应过程 |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 电解一定量的水 |
A.A
B.B
C.C
D.D
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Cu粉(Fe)一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CO2气体(O2)一通过炽热的炭层
C.CaO固体(CaCO3)一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D.CuO固体(C)一在氧气流中灼烧
8、将100g10%的硝酸钾溶液与200g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A.溶质的量
B.溶剂的量
C.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总量
9、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氧分子:3O3
B.铜离子:Cu+2
C.标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元素化合价:
D.碳酸钾:KCO3
11、门捷列夫说:“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将镁片投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试管外壁发烫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食盐
B.收集氧气
C.加热固体
D.过滤
14、甲物质燃烧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含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的是氧原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5
15、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之比约为1:4
B.稀有气体与任何物质都不反应
C.食品充氮气防腐
D.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阳城县挖掘“见新见绿”深度内涵,在生态保护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给力:在绿色发展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阳城新样板。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重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D.修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1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用于潜水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制造氮肥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霓虹灯
D.明矾能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用作净化水的絮凝剂
18、纸张能在空气中燃烧,而石头即便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A.氧气的浓度
B.燃烧区的温度
C.物质的着火点
D.物质的性质
19、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分类观念:生铁、牛奶、冰水共存物都属于混合物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宏微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证据推理: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D.将30%的K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15%
21、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C14H12O3),白藜芦醇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由29个原子构成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
2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洁净的铝丝浸入硝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铜片放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并放出热量
23、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24、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A.反应物的种类
B.生成物的状态
C.化学反应的快慢
D.反应的条件
25、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夹持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观察到a处固体变黑,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结束时为节约药品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停止加热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防止污染空气
26、绿色化学溶剂碳酸二甲酯是良好的燃油添加剂,燃油添加它能降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甲醛的排放总量,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有关碳酸二甲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二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
B.碳酸二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C.碳酸二甲酯属于氧化物
D.16g碳酸二甲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7.2 g
27、找出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从中发现规律,这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是五种含氮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a.N2 b.NH3 c.N2O4 d.N2O e.HNO3
请你回答:
(1) 五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
(2) 仔细观察,在这五种物质中,你还可以发现其他的规律,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并排列成序(排列顺序用序号表示):_____。
28、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问答下列问题:
(1)A物质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B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
(3)C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D物质属于_____(选填“单质”或者“化合物”)。
(5)该微观示意图再次证明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的数目。
2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袋装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使食物与______隔绝,采用“充氮”包装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_。
(2)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______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防止空气污染,作为中学生你能做到一点是______。
(3)天然气是低污染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30、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平衡膳食,以获得均衡的营养。早餐做一个三明治,孩子大人都喜欢。请回答问题:
(1)三明治中的玉米为我们提供的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水除外),鸡蛋富含的营养素的作用是:构成____________,是机体_____________的主要原料。
(2)种植生菜等绿叶蔬菜,主要需要施加__________肥,该类化肥可以促进植物__________,________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3)洗涤餐具时一般会用洗涤剂去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功能。我们还可以用家里的___________(填俗称)溶液代替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3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
(2)镁离子_____;
(3)四氯化碳_____;
(4)标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2、生活创意无处不在,化学为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液氮冰淇淋”是一种用液氮作制冷剂,使奶油等原料快速冻结而制成的冰淇淋,冻结时原料中的水迅速凝结成微小冰晶,来不及聚集,所以吃起来柔滑,无冰渣感。
(1)氮气的化学式是_____。
(2)制作“液氮冰淇淋”时利用的氮气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
(3)请列出氮气的一条用途:_____。
33、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2)金刚石_____________;
(3)5个氮分子__________;(4)高锰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4、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或水泥地面上,立即发出“嘶嘶”响声,并冒气泡,这是因为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碘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含有的碘、钙、铁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3)农村一些家庭用“沼气”做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5)糖水、生理盐水、碘酒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溶质都是固体;②都是均一、稳定的溶液;③ (答一条即可)
(6)2015年5月31日,是世界第28个“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7)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你认为孔道越 (填多、少)燃烧越充分,理由是 .
(8)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如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
35、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如图是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
①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
②分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 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O原子
E 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2)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用玻璃棒引流
B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 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
D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直饮机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①“可直接饮用水”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炭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过滤
B 脱色除味
C 消毒杀菌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
3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以下这些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 氧气 B 氮气 C 干冰 D 硅晶片 E 明矾 F 焦炭 G 盐酸 H 伍德合金
[友情提醒:务必看清表格内题目前面序号]
题目 | 字母 | 题目 | 字母 |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 |
| (2)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
(3)常用于袋装食品保鲜剂的是 |
| (4)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 |
|
(5)常用于去除铁锈的是 |
| (6)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 |
|
(7)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的是 |
| (8)工业炼铁中起到产生CO作用的是 |
|
37、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要稍过量,目的是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为什么会被吸入集气瓶中?______。
(3)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4)甲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请指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______。
(5)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装置有点漏气
B.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C.镁条的量不足
D.镁条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发生了反应
(6)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______,______。
38、如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D可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用装置D可以收集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装置_________收集(填序号)。
(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__作为发生装置(填序号);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_________。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_________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
(4)氯酸钾也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39、怎么证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水蒸气_______?
40、下列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性 | 人均水量/(m3·ɑ-1)(ɑ,年的符号) |
轻度缺水 | 1700-3000 |
中度缺水 | 1000-1700 |
重度缺水 | 500-1000 |
极度缺水 | <500 |
根据图表分析和你对水资源的认识,请你说说:
(1)图中水资源极度缺水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
(2)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为辩论题,如果你作为正方辩论员,你的辩论要点是(要求从两方面考虑):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