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设计实验以实现物质的鉴别与检验、分离与提纯等目的。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将气体缓缓通过红热的木炭粉 |
B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将气体点燃,使其充分燃烧 |
C | 区分甲烷与氢气两种无色气体 | 点燃,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在火焰上 |
D | 鉴别软水与硬水 | 取等量水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可证明铁生锈需要有水和氧气参加
B.实验二火柴头斜向下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实验三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中含氢、氧元素
D.实验四镁条剧烈燃烧,说明金属镁发生火灾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3、“善存”片富含维生素、钾和钙等,这里的“钾”和“钙”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煤的液化、气化、焦化属于物理变化
C.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5、关于硫酸铜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A.俗称:胆矾
B.化学式:CuSO4
C.颜色:白色
D.式量:178
6、下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A表示反应中剩余固体的质量②B表示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
③C表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④D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和
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NH3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8、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B.可用肥皂水检验黄河水是否为硬水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入明矾能促进黄河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 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10、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洗洁精可以将油污溶解除去
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明矾杀菌消毒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2、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体,同时释放大量热。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及
中N化合价分别为
A. +4
B. +5
C. +5
D. +4
1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14、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为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克硝酸钾
B.蒸发水分浓缩为50克的溶液
C.蒸发掉水分的一半
D.加入100克25%硝酸钾溶液
15、洋县菜豆腐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因其味美且富有营养而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菜豆腐的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泡黄豆
B.磨豆浆
C.切菜叶
D.浆水点豆腐
16、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蒸馏水
C.食盐水
D.矿泉水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20 | m | 16 | 14 |
反应后的质量/g | 4 | 6 | 60 | 50 |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4
B.m的数值为64
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D.Y一定是化合物
18、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O
C.2H
D.Cu
19、有a、b、c三种金属,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c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a、b、c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A.a、b、c
B.a、c、b
C.c、a、b
D.c、b、a
20、欲鉴别H2、O2、CO2、CH4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D.冷而干燥的烧杯
2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氧气有关的是
A.冰变成水
B.霓虹灯五颜六色
C.酒精燃烧
D.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22、水煤气中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1
D.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23、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类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24、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液体
C.称量氯化钠
D.倾倒液体
25、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2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且既具有宏观意义,又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选项 | 内容 | 化学用语 |
A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AL |
B | 干冰的化学式 | CO2 |
C |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 HgO |
D | 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 Ag+ |
A.A
B.B
C.C
D.D
27、(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X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_____ 元素,可能含 __________ 元素。
(2)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根据以上示意图,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写出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 。
28、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_____,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2)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_____,所以可作食品保护气。
(3)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变褐色,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
29、(1)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氩气③二氧化碳④自来水⑤氯酸钾。其中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2)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的代表物质_____(填化学式),②表示的是_____。
30、在点燃条件下,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
(1)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和_____、_____以及原子的质量。
(2)写出上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1、有一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_______g,写出题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2、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根据你对氧气的认识填写下列空白。
(1)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有多种方法可以制氧气,写出角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天然气燃烧 ②缓慢氧化 ③光合作用 ④钢铁生锈
33、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相应变化或性质的序号: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把块状硫粉碎____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
34、A、B、C、D、x均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x为黑色粉末,B能够支持燃烧。它们之间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转化条件己略去)。
(1)若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则转化①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x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35、请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问题。
可用于保护气且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_,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一种化肥______,活泼性最强的金属形成的离子______。
36、在①氧气、②水、③活性炭、④铁丝、⑤氮气、⑥稀有气体、⑦明矾、⑧红磷等物质中,请用序号填空:
(1)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以测定其中氧气的含量,最好应选用的可燃物是______;
(2)用于充入灯泡以使灯泡经久耐用,并能使灯泡在通电时发出特殊颜色光的物质是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3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如图两个方案并进行实验(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方案一】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如图一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
③推动注射器,向瓶内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至白磷露出水面;
④停止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注: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现象与结论】
(1)步骤______(填序号)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③,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若把80℃的水换成20℃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
(3)步骤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方案二】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与c处的正中间,当b处白磷燃烧时,a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
【分析与讨论】
(4)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
A.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
B.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
C.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
38、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x的名称___________。
(2)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方法叫___________法,主要利用氧气___________的性质。
(3)若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②装药品和棉花③将导管移出水槽④收集气体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39、向盛有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的烧杯中逐渐加入过量Zn粉,并边加边搅拌,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不包括b点)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分别写出a、d所对应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a~ b段溶液质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
40、“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航天技术中的化学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材料二:人类要在月球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
请你从化学视角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1)据了解,发射前8h开始加注火箭第三级使用的燃料液氢和液氧.其中液氧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液氢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液氢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发射的质量,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写出液氢燃烧方程式________.
(2)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________(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________.
(3)现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和铁,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写出A中CO还原Ti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就实验操作顺序的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小月认为先通一段时间CO排空,然后再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小亮认为这样做不好,他的理由是________.小亮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小月又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________.老师认为他们的反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请你帮助这两位同学解决他们的困难,你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小勇同学进一步探究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10g钛铁矿样品进行实验,待完全反应后,用磁铁吸引铁粉,并称得铁粉的质量为5.6g,试求算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