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氢气的验纯
C.点燃酒精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溶液显中性
B.该溶液一定是一种碱的溶液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D.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4、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 象 | 解 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B |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较小,易于压缩 |
C |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D |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
A.A
B.B
C.C
D.D
5、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前向燃料舱内加注燃料
B.神舟十四号点火起飞
C.打开航天器内灯泡开关
D.在航天器内烧热水
6、在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豆油
C.冰块
D.泥沙
7、下列金属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最容易被腐蚀的是
A.Fe
B.Al
C.Cu
D.Ag
8、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B.露置在空气中的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空气中N2质量分数约为78%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生成了特殊的物质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C.碳和一氧化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0、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少
C.X与 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8∶34
D.参加反应的 X与 Y的质量比为 14∶3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海水
12、从宏观、微观相联系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13、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中有世界上第一套含有锶原子的冷原子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r为非金属元素
B.锶离子为Sr2-
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8
14、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变大
B.自动感温喷淋头可以装在厨房炉灶上方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B.纯净物:液氮
C.单质:生铁
D.氧化物:洁净的空气
17、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A.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节约用水用电
C.直接排放工厂废气
D.填埋废旧电池
18、石墨炸弹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石墨纤维,易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由于石墨
A.质软
B.有吸附性
C.能导电
D.易燃、易爆
19、运动饮料中含有钠、钾、镁等,“钠、钾、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2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鉴别H2O2溶液和H2O | 加入MnO2 |
B | 鉴别H2和CH4 | 通过燃烧,验证产物 |
C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通过点燃的方法 |
D |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
21、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由碳原子构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石墨双炔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和石墨双炔都是单质
C.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D.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可作电极材料
2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文物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岩石打制的石器
B.玉石雕刻的玉印
C.汝窑烧制的瓷器
D.郑州出土的金覆面
23、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家与贡献 | B.实验安全 |
①道尔顿——分子学说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①能品尝无腐蚀性药品的味道 ②可以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无毒气体的气味 |
C.物质与构成粒子 | D.实验数据与记录 |
①铜——由铜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 ①用100mL量筒量取7.2mL盐酸 ②用天平称量6.24g氯化钠 |
A.A
B.B
C.C
D.D
24、下列物质的洗涤原理相同的是
①用洗发水洗头发
②用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漆
③家庭中用白醋洗暖水瓶中的水垢
④用洗衣粉洗衣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5、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 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实验设计 |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26、下列物质分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酒精
C.食用油
D.冰块
27、水和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
(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完成以下内容:
①图中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
②t1℃时,12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物质_____g;
③t3℃时,等质量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_____物质。
28、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A实验中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燃烧时产生_________,放出大量热。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3)C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相同。
29、臭氧(化学式为O3)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比较臭氧和氧气的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条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_____;
(2)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请简述理由_____。
30、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g/100g 水) | 氯化钠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碳酸钠 | 7 | 12.5 | 22 | 40 | 48.8 |
(1)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g/100g 水,该温度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碳酸钠的方法是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区分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白色固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A 是(选填“氯化钠”或“碳酸钠”),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Ⅱ.化学方法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实验药品: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 现象和结论 |
_____ | _____ |
(5)资料显示,碳酸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电导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越大。用数字化仪器测得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固体后电导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 a、b、c 三点所处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 溶质质量:a=b=c
B 溶剂质量:a<b=c
C 溶质质量分数:a<b=c
D a、b 是不饱和溶液,c 是饱和溶液
31、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1)请在图中第二、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2N2+6H2O)的微观拉子补充完整:_____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
3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3、下列物质中:①冰水混合物;②氯酸钾;③新鲜空气;④二氧化碳;⑤石灰水;⑥液态氧气;⑦红磷;⑧蒸馏水。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34、某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表:
项目 | 空气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 |
可吸入颗粒物 | 65 | Ⅱ | 良 |
二氧化硫 | 6 | ||
二氧化氮 | 15 |
(1)据图所示,该日临沂市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
(2)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利用风力发电 B 露天焚烧垃圾 C 用煤作燃料
3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 _____。
36、用化学符号或中文名称表示。
(1)磷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个硫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个铜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个氖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为防止水倒吸,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选用________(填字母)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一、图二仪器或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装置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写出图一中仪器的名称:e_____;f_____。
(2)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_____的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4)该小组又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填字母)。
a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图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里的水中加入_____,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9、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40、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撒一些硫粉在上面,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
(1)写出硫和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