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是某校在中招实验考试中进行“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时,监测仪记录下的四个同学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
D.验满
2、氨气与氧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
C.丙和丁都是氧化物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 3
3、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主题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农业 | B.化学与安全 |
①波尔多液可在铁桶中配制 ②磷肥可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 ①若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可喝鸡蛋清 ②用霉变的花生做食品 |
C.化学与能源 | D.化学与健康 |
①煤的综合利用属于化学变化 ②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 ①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缺锌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
A.A
B.B
C.C
D.D
4、水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含磷洗衣粉可造成水体污染
B.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C.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5、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都有的图标是
A.
B.
C.
D.
6、“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C.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7、进行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可增强导电性。兴趣小组为探究电解水时所需NaOH溶液的最佳浓度,在图1所示装置中分别注入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在9V电压下电解3min,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管b中产生的气体可做燃料
B.根据图1实验可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C.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
D.电解质量分数为14%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8、铜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之一。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属于金属元素
B.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g
C.铜原子核内有29个质子
D.Cu2+的核外有27个电子
9、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可通过食补牛奶、核桃、黑芝麻等加以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B.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色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木炭还原氧化铜
B.密闭容器中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C.一定量的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KMnO4
C.H2O2
D.CO2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H4+2O2CO2+2H2O
B.C+Fe2O3Fe+CO2
C.Zn+H2SO4=ZnSO4+H2↑
D.NaOH+HNO3=NaNO3+H2O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高空洒水,减少建筑工地的飘尘
B.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C.直接排放工厂废水,处理成本太高
D.节约用水,洗菜剩水用于浇花
14、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主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呼吁人们尊重和保护地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垃圾分类处理
C.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D.深埋废旧电池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白烟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16、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C.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
D.不同元素种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1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D.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
18、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污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软化硬水
C.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作电池的电极
D.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制碳酸饮料
1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生石灰:CaO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C.2个锌离子:2Zn+2
D.60个碳原子:C60
20、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盐酸腐蚀碳酸钙
B.海水晒盐
C.浓硫酸滴在布料上
D.生石灰放在水中
21、有空气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常做食品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见的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较稳定,不会和任何物质反应
D.水中的鱼虾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22、学会对化学反应中有关质量变化的分析和图像描述,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例如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3g二氧化锰,请分析反应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23、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等功效,其中含有秋水仙碱,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秋水仙碱由碳、氢、氮、氧四个元素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2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现象的发生,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蒸发食盐水
C.夹试管
D.量取液体
27、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1)2个氧原子_________;
(2)钠元素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
(4)2个硫离子_________;
28、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把糖放在水中,糖溶解了,而水却有了甜味______________。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是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水通电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水不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_____周期。
(3)图2中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30、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1)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_____;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____(填序号);
A 衣物 B 酒精 C 书刊杂志 D 鞭炮
(2)水是生命之源,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过滤、杀菌消毒等;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1、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为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____。t2℃时将4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是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2)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___,写出试管内产生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t2℃时,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饱和溶液,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要使A、B、C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均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②t2℃时,A溶液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③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④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32、以下是一些制取气体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①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Ⅰ.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1) ② (2) 。
Ⅱ.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
实验室还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以从E~G中选取 (4) (选填序号)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
Ⅲ.若用D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5) (填“a”或“b”)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6) 。
②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催化剂质量/g | 待测数据 |
实验1 | 50.0 | MnO2 0.2 |
|
实验2 | 50.0 | CuO X |
|
Ⅰ.表中X的数值应是 (7) 。
Ⅱ.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8)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33、(7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
(1)t0 ~ t1和t4 ~ 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其原因分别是:t0 ~t1时段: ;t4 ~ t5时段: 。
(2)列式计算该同学取用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3)请在图B的坐标系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 ~ t5时段变化的示意图。
34、化学与生活。
(1)台灯中,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性(填“导电”或“导热”),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物质燃烧消耗氧气。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不会大幅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几乎保持恒定的原因_______。
(3)染发剂中含有一种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①是白色到灰白色晶体,②熔点是137℃~141℃,沸点为267℃,③能溶于乙醇和水,④在染发的过程中与氧化剂双氧水发生反应,得到的产物能有效地渗透到头发毛髓内部。关于对苯二胺的物理性质的描述是_______(填序号)。
(4)有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稀有气体③高锰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自来水⑥铜绿。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填序号)。
3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现有以下几种物质:
A铁粉 B熟石灰 C干冰 D大豆 E聚乙烯 F纯碱
请从A~F 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 食品袋中的“双吸剂” ;②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③ 富含蛋白质的是 ;④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⑤ 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⑥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36、在“宝石节”期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丰富的文艺节目、绚烂的宝石,还可以品尝到国内外特色美食。
(1)梧州人爱吃的“酸嘢”可以开胃、助消化。制作“酸嘢”使用的醋酸CH3COOH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____。
(2)“宝石节”活动现场,人们闻到烤羊肉香飘四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六堡茶展厅聚集了很多爱茶人士。茶叶中富含铁、锌、氟、硒等,这里铁、锌、氟、硒指的是___________(“原子;分子;元素”)。
(4)炊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清洗,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3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了其_______(填“易”或“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3)实验2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__________________。
38、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 ② ___(写二点即可)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丙瓶中加入少量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 。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了一种无色液体,他所加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填名称);加该液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9、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催化剂的种类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是否有关呢?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10%H2O2溶液与1.0g MnO2均匀混合;
Ⅱ.将x g 10%H2O2溶液与1.0g CuO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g。
若Ⅰ产生氧气的速率比Ⅱ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得越快。
(3)丙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40、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硫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2)请设计实验,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3)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型,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氧化反应又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两种。请你举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事例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