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真正成为人人可及、天天有感的最普惠民生。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
B.夏季降温解暑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集中处理
D.鼓励市民地铁、公交出行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
B.氯化钠
C.氮气
D.氦气
3、2023年9月,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开幕。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炬接力将其引燃
B.巨型莲花建筑开合
C.活性炭净化泳池水
D.水墨画在屏幕展现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
C.电解水实验中,电源负极产生氧气
D.自来水厂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步骤净化水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A.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水处理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医疗器械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车的电刷
6、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气体容易被压缩一一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B.热胀冷缩一一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改变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一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一一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均有白雾出现
B.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色烟雾生成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84消毒液”可用于杀菌消毒,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A.HCl
B.NaCl
C.Na2O
D.ClO2
9、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合金,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10、国产大飞机C919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铝锂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C.钛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优异
D.超高强度钢属于-种铁合金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做助燃剂
B.干冰做制冷剂
C.铁粉作脱氧剂
D.生石灰作干燥剂
1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蒸发食盐水
C.夹试管
D.量取液体
13、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利用金属钠和液氨(NH3)生产氨基钠的主要原理如图1,现用120mL液氨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金属钠的投加量越多生成氨基钠的量越多
C.其它条件相同时,控制温度能提高氨基钠产量
D.控制温度在50℃时,2.0g金属钠与120mL液氨没有恰好反应
14、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A.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
B.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物质初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D.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CO2(CO) | 除杂 | 点燃 |
B | 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C | O2和CO2 | 鉴别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D | C(Fe) | 检验 | 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A.A
B.B
C.C
D.D
1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F
B.它的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9
C.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ⅦA族
D.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最低化合价为-1价
17、《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造纸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斩竹漂塘
B.煮徨足火
C.荡料入帘
D.覆帘压纸
18、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的简便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溶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19、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吸热反应
B.氧原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C.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20、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燃烧 | B灭火原理 |
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③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①清除可燃物 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
C性质与用途 | D催化剂 |
①稀有气体会通电发光—用于霓虹灯 ②石墨滑腻—做润滑剂 ③N2常温下性质稳定--制氮肥、炸药 | ①二氧化锰是常见的催化剂 ②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③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
A.A
B.B
C.C
D.D
21、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量筒读数
C.检查气密性
D.取用固体
22、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A.H2O一一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一一表示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C.一一3个硫酸根离子
D.2H—2个氢元素
2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操作 | ||||
实验目的 | 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除去水中的泥沙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A.A
B.B
C.C
D.D
25、物质的鉴定、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 | 将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 |
B | 鉴别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用灼烧的方法 |
C | 分离Fe和CuSO4的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D | 验证铁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 将铁丝插入AgNO3溶液中 |
A.A
B.B
C.C
D.D
2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27、根据题意填空。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图片中信息,其中“”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图片 | ||
符号 | _____ | _____ |
(2)现已探明月球上含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氦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填字母编号)。
(3)氯化钠是由_____(填微粒符)构成的。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化学符号),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填字母序号)。(图中“”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28、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29、向Na2CO3溶液中滴入C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
_____
_____
(3)下列物质只有一种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应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H2SO4 B.NaOH C.NaCl
30、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
(2)常饮用硬水会增加人体过滤系统结石的得病率,常用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在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方法实现硬水的软化.
(3)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保持水平.
31、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 C6H10O5) n 。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32、铁元素是人体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某患者每天需要服用硫酸亚铁( )补充22.4mg铁元素,则该患者每天服用________硫酸亚铁。
3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若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任写一条)。
(2)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图B),一定要先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图C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选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D实验中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34、(4分)小华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 g;量取配制时所用的蒸馏水应选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水的密度为1 g/cm3)。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质量相同的滤纸直接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广口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D.为了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速率,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5、用化学用语填空: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_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I、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③写出A→B反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
37、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
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______;
(2)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
可以证明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
(3)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
说明铜生锈与氧气一定有关。
(实验反思)通过学习,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______。
(探究拓展)设计实验探究铜绿受热分解的生成物是什么:
(1)若有生成,检验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生成物中有氧化铜,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请猜测另一种生成物应该是______。
3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的性质验证,请回答:
(1)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我市某校两位同学小华、小辉为探究该实验使用“烘干的木炭粉”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通过在阅资料得知: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能够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这两种气体都能与氧化铜反应。请帮助他们写出碳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9、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例如:碳:常温常压下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请根据示例,填空:
(1)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上图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一结论的两幅图片是_______(填字母)。
②比较图A、B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有关。
(2)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
①TiO2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氧气与二氧化钛(TiO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______(填“氧元素”或“氧分子”);
②萘胺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③_______克的萘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6克?(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