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示意图呈现的是( )
A.希腊哲学
B.历法演变
C.罗马扩张
D.雅典民主
2、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C.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表明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4、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①电灯②飞机③蒸汽机车④电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2世纪晚期,击败平氏武士集团,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并建立镰仓幕府统治的是( )
A.
B.
C.
D.
6、“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提高织布效率,当时人们发明了( )
A.蒸汽机车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工厂制度
7、比较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共和国民主政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奴隶制下的民主,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少数人
B.创造了古代世界民主政治高峰的是雅典,它也是西方现代民主制的源头
C.都为提高贫穷公民(或平民)的政治权利采用了一定的措施
D.两国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都是公民大会
8、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人南迁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C.“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D.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9、偶发事件往往是战争或革命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琅城人民起义 D. 滑铁卢战役
10、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依据宪法进行改革。这反映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
A.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都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C.都基于国情,斗争形式多样
D.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1、三角贸易路线的中程是贩卖黑奴,它是
A. 从欧洲到美洲
B. 从欧洲到非洲
C. 从非洲到美洲
D. 从美洲到欧洲
12、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描绘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
B.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
C.体现穆斯林骑兵的英勇抵抗
D.突出了罗马军团的骁勇善战
13、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4、小东在学习某文明古国时,文字描述中出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城邦”、“《荷马史诗》”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他学习的对象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5、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她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关于英国的现行君主制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的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英国的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
C.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
D.英国的君主制属于封建性质的政体类型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中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 )
A、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B、制定了本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C、开始了议会制政治制度
D、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17、如图是截取于小明同学历史笔记本的示意图,请你判断其笔记内容空白处的时间可能是( )
A.16世纪50年代
B.17世纪60年代
C.18世纪5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18、1945年5月8日,中国的《新华日报》发出消息:经过了五年八个月零六天的欧洲战争,终于在民主国家全盘而彻底的胜利中结束了。“彻底的胜利”是指
A.打败了拿破仑帝国
B.打败了同盟国集团
C.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
19、“16世纪后半期,日益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感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要求消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因素……”据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议会与王权对立
B.天主教的残余因素
C.英国国教的阻碍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0、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 提出了与时俱进
D. 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21、【殖民扩张·血腥残酷】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也有助于逐渐形成_________,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2、_________________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_________________。
23、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________进行历法改革,制定了一套新的历法,即________,从而奠定了今天广泛采用的公历的基础。
24、___________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___________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25、请将下列英文字代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公元前214年新设郡:A.九原郡B.象郡
(2)A.大都B.琉球,据图指出该朝代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
26、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_______________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面对反法联盟和国内保王党势力的双重压力,以_______________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7、观察下列《古代希腊》形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上。
A.爱琴文明的发源地
B.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2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______;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______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29、“俄国革命的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图 A 是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_制造的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图 B 人物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___________经过多年研究,他于 1867 年发明了现代炸药。
31、世界古代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绚丽辉煌,丰富的文化也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并且在不断交流中发展,推动着历史的进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文化的创造——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请分别举出古代希腊民族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各一例?
(2)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作出过重大贡献。结合史实说明此观点?(两例)
(3)文化的继承——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拜占庭保存了什么古典文化?
(4)文化的创新——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举出这一时期文学代表作两部?
(5)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该如何将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落实到行动中去?
3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由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过渡的一次飞跃,它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间从哪一个国家首先发生的?
(2)这次工业革命在机器动力方面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
(3)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显著成就是什么?
33、依法治国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叫什么?它是由哪一文明古国制定的?
(2)罗马共和国成立之初,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哪一法律的制定成为平民取得胜利的标志之一?这一时期,罗马共和国最重要的机构是什么?
(3)《查士丁尼法典》是对古罗马文明法律成果的系统总结,下令编撰这部法典的皇帝是哪个国家的君主?中世纪的西欧人是如何形容这个国家的首都的?
34、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铸就“新的国家”,其如何加强军队战斗力。
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场改革?并结合材料概括此次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3)材料三中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到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