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殖民主义者在贩卖黑人奴隶时,表现出无比的残忍。他们任意虐杀黑人,当时在非洲凡是奴隶贩子经过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千万具黑人的尸体。材料体现了( )
A.三角贸易的血腥
B.三角贸易的影响
C.鸦片贸易的罪恶
D.世界连成了整体
2、下图是某部法律文献内容的摘录。据此判断,该部法律文献是( )
A.《拿破仑法典》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3、“三角贸易”中最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航程是( )
A.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程
B.从美洲到非洲的航程
C.从美洲到欧洲的航程
D.从欧洲到非洲的航程
4、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普遍的变化,原来无人问津的牛肉成为了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饮用葡萄酒的风气逐渐盛行,甚至有部分人提议将餐具由筷子改为西式刀叉。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实行了( )
A.废藩置县
B.发展科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5、“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小国寡民”古代希腊城邦突出的特点
B.伯利克里主政时雅典妇女、奴隶享有政治权利
C.《十二铜表法》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6、直到咸丰年间,清政府依然把外交事务称为“夷务”,称西方国家为“丑类”“逆夷”“夷性犬羊”等。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A.严禁对外贸易
B.长期闭关锁国
C.加强封建皇权
D.抵御外敌入侵.
7、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8、《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的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开始了殖民掠夺
C.完成了工业革命 D.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9、14—17世纪,欧洲思想文化的巨人们向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挑战,冲破了天主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这一挑战的先驱是( )
A. 培根 B. 达·芬奇 C. 但丁 D. 伏尔泰
10、给下列事件确定一个主题:贩卖奴隶、种族灭绝和抢劫、掠夺财富。下面主题恰当的是
A. 封建主义的罪恶
B.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 欧洲殖民宗主国血腥的资本积累
D. 黑人的命运
11、公元前399年,通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当选陪审团成员的是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商人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司法大权,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这表明美国
A. 建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 B. 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
C. 正式独立了 D. 想要废除奴隶制
13、谚语背后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伴随着古罗马的对外扩张,西方谚语“WheninRoma,doasRomansdo(译为:入乡随俗)”由此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元前3世纪中后期迦太基人不必遵守罗马政令
B.公元前2世纪东地中海的人们只负责纳税即可
C.2世纪地中海周边的人们需要接受罗马法律的管理
D.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所有人都反对罗马的统治
14、《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均出自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一故事集属于哪一文明的成果?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阿拉伯文明
15、10天10夜的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并交付使用,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更是每一位建设者“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下列科技著作与这一“工匠精神”最为切合的是
A.
B.
C.
D.
16、九年级二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台词不正确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是一名高种姓官员,路过一个低种姓村庄,想去喝杯水,被下属阻拦,他但心我被贱民的影子污染”
17、“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A.条件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18、如图是179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联合则生,分裂则亡》,漫画中的十三根支柱代表美国的十三个州,按照各州批准宪法的先后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独立战争胜利维护了统一
B.南北战争化解了社会矛盾
C.中央集权宪政体制的确立
D.各州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19、2016年2月12日,梵蒂冈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基利尔一世在古巴正式会面。这是自1054年教会大分裂以来,两大宗教领袖千年来的首次会晤。其实,他们信奉的是同一宗教,即(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20、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
①城市的自由和自治②选拔官吏的需要③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④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④③
21、明治维新开始于______年,倒幕运动的中坚力量______。
22、新航路开辟中,____的航行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____。
23、历史上公认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 )。
24、古巴比伦文明的诞生地——两河流域,又称“_________”。
25、罗马帝国的建立:
(1)公元前49年_____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控制了元老院,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前44年被谋杀,内战又起。
(2)公元前31年,________成为内战最后的胜利者。
(3)公元_____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罗马最高统治实权,被授予“奥古斯都”;罗马共和国演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采取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6、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发现“人”指________;发现“世界”指______。
27、某班同学做了一期以工业革命为主题的板报。
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以下科技发明家被评为工业革命的“发明之星”。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发明 | 发明家 | 获选理由 |
珍妮机 | 哈格里夫斯 | ① |
改良蒸汽机 | 瓦特 | ② |
蒸汽机车 | ③ |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
耐用的白炽灯泡 | ④ | 给人类送来光明 |
汽车 | ⑤ | 为人们交通带来极大便利 |
28、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______”;1990年,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9、填表题:
宗教名称 | 创立时间 | 创立地点 | 创始人 | 经典 |
佛教 |
|
|
| 《金刚经》
|
基督教 |
|
| 耶稣 |
|
伊斯兰教 |
|
|
|
|
30、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______》出版,物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______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1、简答题。
(1)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2)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方式之一,英国和法国就是其中代表,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颁布的纲领性文献分别是?
(3)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第一任总统是?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是?
32、人类历史上曾经发表过一系列宣言,签署过诸多重要条约,建立了很多组织,对国家政治生活和世界格局产生过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其主要精神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上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定这一体系的两个重要条约分别是什么?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构成这一格局的两个条约组织分别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才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历史事件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战?
(5)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诗举出国际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各一个。
33、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进一步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二 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战争”中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是谁?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材料三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5)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4、改革与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位于希腊中部的城邦的首席执政官在多数公民的支持下推行改革,确定公民权利,开启了民主改革之路。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革,该城邦的民主政治终于获得确立。
材料二
材料三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布“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城邦”指的是哪一个城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制度?
(3)根据材料二分析,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是在哪位天皇继位后开始的?改革效仿的是中国哪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