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某国的海外殖民地(深色部分)分布图。该国由于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因为
A.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与军国主义传统的结合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3、下面内容是某同学历史课后写的学习随笔,横线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有( )
①隋朝开凿的大运河还在发挥作用 ②纸币是市场中流通的一种货币形式
③行省逐渐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下列历史文献中,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学说的是(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5、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分别开启了两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从下面材料描述中可得出其相同之处是( )
1872年,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由清政府资助,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制造等。国内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都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地图绘制、航海、船舶制造等海军军事知识。这一时期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为俄国培养了大量的海员、工程师、地形测绘员、海军军官、政府公务人员等。 |
A.都对封建制度起到了瓦解作用
B.注重自然学科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C.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富国强兵
6、下列关于古罗马建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B.由石拱门、穹顶等构成,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C.典型代表是帕特农神庙
D.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凯旋门、万神庙
7、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这说明行省制度( )
A.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B.使地方官员没有权力
C.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8、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A. 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时代
B. 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C. 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 印度佛教发展的时代
9、研究史前时期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 B.遗址 C.化石 D.书籍
10、十九世纪各国建立的民法典,有的几乎是完全抄袭《拿破仑法典》,有的是拿它当蓝本而斟酌损益,有的是用它做参考而自立门户。然而,我们可以说,它们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曾受过 《拿破仑法典》影响的。材料表明《拿破仑法典》( )
A.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B.为资产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C.是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11、有学者指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任;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不朽功勋;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该学者旨在强调( )
A.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C.英美的经济实力是胜利的保障
D.国际合作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B.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C.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D.科技的推动
13、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相同作用是
A. 摆脱了殖民压迫
B. 废除了封建专制
C. 维护了国家统一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的是( )
A. 但丁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托尔斯泰
15、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辩论活动。根据发言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应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A.汉谟拉比
B.苏格拉底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17、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国家有( )
A.德国、美国
B.美国、日本
C.日本、英国
D.英国、法国
18、某校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产生等内容。据此判断这节课学习的单元主题应该是( )
A. 古代亚非文明 B. 人类步入近代
C. 亚洲封建国家 D. 欧洲国家
19、如图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A.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20、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波士顿倾茶事件 B. 来克星顿的枪声 C. 萨拉托加战役 D. 《独立宣言》的发表
21、《_____》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____》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它为参照蓝本。
22、清朝实行_____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3、填空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________的特权。
(2)________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24、代表作:《_________》《最后的晚餐》等。
25、帝国的版图: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___、____、___三洲的帝国。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古罗马“元首制”的创立者:________。
(2)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________。
(3)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的是:_________。
(4)创作《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是:________。
27、_______(文献)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响应这一号召,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
28、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_。
29、莎士比亚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71年10月25日,第________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1、古代文明按产生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可分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两种类型。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文明类型及其产生的条件。
32、和平与发展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全人类的热切期盼。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它的导火索是什么?
(2)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4)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对我们有何启示?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
(2)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的起义
(3)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史称
(4)古希腊最大的城邦
34、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斯·培根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材料四: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作用,导致了对世界人力物力资源的更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了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事实上,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到1890年间增加了3倍,在1860年到1913年间增加了7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培根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
(2)写出材料一中的“第三种东西”,并说明它与材料二有何关联及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的“它”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确立“世界工厂”地位的英国利用坚船利炮率先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说明前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有效利用世界人力物力资源
(5)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