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2、“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1848年“两位学者和战士”共同发表了
A. 《独立宣言》
B. 《共产党宣言》
C. 《资本论》
D. 《国际歌》
3、下图所示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刺史制度 B.“推恩令” C.罢黜百家 D.盐铁官营
4、“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低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 )
A.世界贸易组织
B.北约
C.联合国
D.欧盟
5、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在总结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找到了以下历史线索,其中各项历史事件之间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工业革命→“三角贸易”→印度民族大起义
B.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日不落帝国
C.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6、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独立宣言》发表
C.萨拉托加战役
D.大陆会议的召开
7、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8、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 亚非奴隶制文明
B. 欧洲奴隶制文明
C. 亚洲封建国家
D. 欧洲封建国家
9、“1764年,英国通过‘食糖法’,对输入北美的食糖、糖浆、咖啡、丝绸、棉布等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英国需要的木材、皮革商品,殖民地只能输往英国。”此材料反映了( )
A.英国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B.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北美的贸易
C.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D.英国愿意同美国和解
10、中世纪欧洲庄园的土地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称为
A.份地
B.自营地
C.共用地
D.林地
11、“18世纪中期,它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材料叙述的是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良 C.电动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12、下列时间轴承较能史实反映出
A.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日本策划第二次世界大战
C.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3、罗马大竞技场是罗马帝国规模最大的角斗场,它建于公元1世纪,是希腊柱式建筑与罗马拱门建筑技术结合的典范。整个建筑物呈椭圆形,底部坚实,剧场内可容纳几万名观众。这体现罗马建筑( )
A.华丽宏伟
B.朴实大方
C.端庄典雅
D.主次分明
14、“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国家繁荣,社会稳定 B. 统治暴虐,人民抱怨
C. 人民安家乐业 D.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15、“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毛泽东描述的这次战役解放了( )
A. 锦州 B. 徐州 C. 北平 D. 南京
16、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一系列法律文献被统称为(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17、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希腊社会面貌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马可·波罗行纪》
18、14世纪欧洲著名思想家比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忽视和漠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浪漫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19、“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教育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这主要反映孔子什么教育思想?
A.启发诱导
B.温故而知新
C.因材施教
D.谦虚好学
20、下列四个选项中对下面阿拉伯帝国示意图的表达错误的是
A.如图中A处是伊斯兰教诞生地
B.7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达到全盛
C.从图中可知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D.622年穆罕默德在图中B处建立穆斯林公社
21、中古社会西欧庄园土地分为自营地和________两部分,早期的庄园大都采用________的剥削方式。
22、某同学在学习《美国的独立》一课后,对本节课文知识进行梳理。根据所学把知识梳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背景: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其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4)过程:
爆发 | 1775年_________的枪声。 |
建军 |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
建国 | 1776年7月4日《_________》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
转折 | 1777年,___________。 |
胜利 |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
结束 |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5)结果:1787年宪法的制定,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6)意义: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7)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法典是拿破仑颁布的________。
24、1825年,英国人________改进的蒸汽机拖着车厢载着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____________》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5、奥运会中一般都有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与这一运动项目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26、在领主统治下,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________,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27、根据提示信息写出对应的古代欧洲国家。
(1)希腊城邦、城邦盟主、,民主政体——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首制、横跨三洲、地中海成了“内湖”——____________________
(3)蛮族王国、信仰基督教、封君与封臣的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200多年的海外探险、寻找黄金和殖民扩张活动,西方人通称为(________)
29、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后,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其中他主持制定的《________》,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30、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1、列举19世纪中期,哪些国家为挽救国内危机进行了哪些活动
32、改革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伯里克利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话的认识。
(2)日本人善于学习和模仿,7世纪中叶,日本为挽救危机,进行了大化改新。请写出这场改革的特点,并写出这场改革对日本社会演进的影响是什么?
(3)14—16世纪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区别,其中古代东方文明以大河流域为特征,而西方文明之源的古代希腊文明以海洋文明为特质。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被希罗多德称为“尼罗河的赠赐’’的古代文明是什么?其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什么?
(2)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是什么?它所代表的文明孕育于什么大河流域?
(3)人类早期文明中明显具有海洋文明特质的是古希腊文明。在古希腊一百多个城邦中,哪个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它被誉为“全希腊的学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其观点。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成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 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的奏折中曾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认为洋务运动带来的“购船置械”“设邮使,开矿务”等,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的东西,这种做法只是“小变”。他认为“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只有凿破封建政治体制,才是“全变”。他认为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到193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的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思考,春秋时期,为什么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思考,战国时期,效果最显著的变法是什么?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这次变法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认为洋务运动是“小变”的原因?并概括出其“强国”的具体主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罗斯福为什么颁布新政?
(5)依据材料四,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6)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说说你对各时期各国改革(变法)所获得的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