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2年,缔约各国协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协定出自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1453年。它被哪个国家灭掉( )
A.波斯
B.奥斯曼土耳其
C.古巴比伦
D.马其顿王国
3、小明在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有一座美国独立战争纪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头戴草帽的民兵铜像。碑下刻着一段铭文:“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他旅行之地可能是
A.来克星顿
B.萨拉托加
C.约克镇
D.波士顿
4、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主席团
C.执政官
D.公民大会
5、646年元旦,日本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主要内容有: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授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材料反映大化改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①改革前,改革派发动政变,实现政权转移②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借鉴隋唐先进制度或文化
③部民对政府的反抗④采取全面有效的政策措施并不断修改、完善,逐步推进,贯彻落实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6、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奴隶阶级
7、下表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 )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情况表
工厂倒闭 | 工业生产下降 | 失业人数 |
13万家 | 70﹪ | 1700万 |
A.破坏性特别大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波及范围特别广
D.对农业影响最大
8、俄国爱国诗人普希金曾这样描述彼得大帝:“时而是院士,时而是英雄,时而是航海家,时而是木工,他以一颗包罗万象的心,永远充当皇位上的劳工。他用独断专行的手,勇敢地散播着文明。”彼得大帝
A.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D.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9、下列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拉美独立革命
B.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D.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10、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的
A.背景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11、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历史上称为( )
A.第一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第二国际
D.巴黎公社
12、学习了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后,初三某班的同学想以此为题材,设计一节活动课,你认为作为活动课的标题,以下不能入选的是( )
A.金字塔的国度
B.农业文明的发端
C.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顶峰
D.印度种姓制度
13、观察下图知识结构,其中②处应该是
A.罗马共和国
B.西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查理曼帝国分裂
14、《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Cenuriata)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公正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权力滥用
15、“中古西欧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材料阐述的是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
A.原因
B.过程
C.方式
D.影响
16、下列图表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17、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杰出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期间( )
A. 统一了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B. 发展和完善了种姓制度
C. 发明了象形文字 D. 颁布《十二铜表法》
18、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 租地农民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场所排挤
B. 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C. 租地农场主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D. 租地农场主的经济力量比较单薄
19、王老师为写论文从网上搜集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王老师的研究的专题应属( )
A.资本主义的产生
B.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C.无产阶级斗争的兴起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1863年,约翰·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开办了一家炼油厂。到1865年美国石油产量为250万桶,1880年为2600万桶,1900年为6360万桶。这一现象说明
A.新兴石油产业发展迅速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21、唐朝时我国的科技文化达到空前的繁荣。“诗仙”指的是 ;“诗圣”指的是 .
22、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____的进程。
23、《______》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4、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是(_____)。他的作品(_____)中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
25、19世纪80年代,________(国家)人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汽车。1990年________(国家)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
26、1971年10月25日,第________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27、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国共首次合作开始于_____年。
28、观察下图,完成练习:
(1)说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A: B:
C: D:
E: F:
29、全球化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
(1)“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
(2)这一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一革命是 。
(3)这一事件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亚洲确立起来。这一事件是 。
30、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考蓝本。
31、【历史启示】世界大国引领国际局势,谋求发展是各国的共同目标。
(1)一战后在西方大国的操纵下确立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个世界格局的实质是什么?
(2)中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饱受凌辱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纵观世界大国的发展历程,谈谈对当今的中国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32、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过往的历史中世界各国各民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是世界各国为我们修建巨型建筑。请将这些的遗产分为两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了文明型社会的标志。请说出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
(3)2019年10月1日我们才过完祖国70岁的生日。请问使用该种纪年的历法的基础是什么?还有之所以今天能使用这种纪年方法最早应该感谢什么人?
33、早期殖民掠夺的开始时间、国家及主要形式分别是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建立和最终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殖民体系瓦解及崩溃的原因有哪些?
34、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重要的主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8世纪,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渐凝聚成一种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社会开始逐步确立。在这个时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请回答:
(1)材料中16-18世纪“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2)16-18世纪中率先冲破封建束缚,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著名革命,通过颁布法律文献确立了哪一种新型的资产阶级政体?
(3)材料中的工业革命,一般认为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其中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开创“蒸汽时代”的科学家是谁?
(4)材料中19世纪60—70年代的“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中,同时发生于1861年的是哪两个著名历史事件?它们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什么相同的有利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