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句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
A.市民生活富裕
B.已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
C.空气比较清新
D.取得相对的自由和自治权
2、乔治•华盛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名。这主要是因为( )
A.起草《人权宣言》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实现种族平等
D.赢得民族独立
3、如图所示,推动英国工农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开辟新航路,掠夺殖民地
C.君主立宪制确定 D.大机器生产的广泛运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关键的成就是
A.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
C. 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
D. 原子能的广泛使用
5、庄园法庭档案记录了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这说明庄园法庭的处罚手段( )
A.劳役地租 B.处以罚金 C.实物地租 D.处以刑罚
6、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学生数量和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材料主要表明科举制度( )
A.增加了科学取士的名额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是官员选拔的重要途径
D.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7、□□□□的东征……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这段文字描述了
A.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东方建筑的影响
C.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D.古代帝国征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财富
8、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其创始人是印度迦毗罗卫城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下列选项中与佛教有关的是( )
A.
B.
C.
D.
9、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①通货膨胀的影响②债务负担沉重③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④受国际恐怖活动影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属于英国殖民扩张所走的道路是
①占领中国澳门 ②打败“无敌舰队”③三角贸易 ④建成“日不落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边图示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12、“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材料说明( )
A.英国通过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力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完全胜利
D.君主立宪制适合英国当时的国情
13、最早将0——9这十个数字传播到欧洲的人是( )
A. 印度人 B. 罗马人 C. 阿拉伯人 D. 中国人
14、奥运赛场上马拉松运动员要跑42千米的路程,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
马拉松长跑项目源自于( )
A. 希波战争 B. 罗马对东地中海区的征服
C. 亚历山大东侵波斯 D. 伊苏斯之战
15、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A. 巴黎公社 B. 马克思主义诞生
C. 英国宪章运动 D. 共产主义同盟
16、近代中国出版了西方的一部思想著作,并评论说: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大的意见,其要旨在于主张阶段战争,要求各地的劳工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该著作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17、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
A.民主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民对共和制度了解颇深
C.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8、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西欧庄园的兴起
C.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D. 大学的兴起
19、他曾经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位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人物是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克洛维
20、在中世纪的西欧,“小封建主要跪在领主膝下,把握着的双手放在领主手掌中,宣誓:‘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然后,领主将一面旗帜,一根木杖,一张契据授给这个附庸”。这种场景的出现是由于( )
A.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B.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
C.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D.新的社会观念的流行
2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_______,提高了生产效率。
22、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以征收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______”的形成。
24、____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5、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__》,巩固革命成果;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________》。
26、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_____________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_____________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7、_______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初,_______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28、伊斯兰教的经典之作是《_____》。
29、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______和______。
30、明朝李时珍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1、【合作共赢】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团结合作才能战胜疫情,历史上合作共赢的事例即是最好的诠释。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45年,为协调盟军行动,彻底消灭德日法西斯,美苏英三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
(2)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二战后建立的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什么?中国在该组织中是什么地位?
(3)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4)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推进各国协调和合作,更好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什么主张?
32、谈一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哪个发明成果是主要的动力来源,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根据哪位科学家、什么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以此发明为驱动的汽车是谁发明的?
(4)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的前瑞典化学家是谁?
(5)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给你带来哪些感悟和启示?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这一时期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大地主和农场主在土地上纷纷实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业革命用先进的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农业委员会,1838年成立了皇家农业协会。国王乔治三世还为《农业年鉴》撰稿,署名为“农夫乔治”。按照马克思的统计,19世纪初英国全国总资本中有一半来自土地。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富农经济是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成分。这些富农一般雇佣2~5名长工,农忙时雇些短工。因为有余钱,他们一般还放高利贷或经营商业。还有一些富农是佃富农,租地主土地并雇工耕种,类似西方租地农场主;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的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义性质更为典型,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例如,有些地方实行“工偿制”,即不给长工工资,只拨一点薄地叫雇工耕种来代替工资,受雇短工还要自带工具等。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