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上述信息有关的组织是
A.欧盟
B.联合国
C.北约
D.世贸组织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下列不属于引领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的是( )
A. 伯里克利 B. 华盛顿 C. 拿破仑 D. 屋大维
3、下列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重新兴起
B.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
C.大学的兴起
D.庄园学校的出现
4、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为反对封建专制及捍卫民主而制定的重要文献有( )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5、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B. 一战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 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备条件
6、甘地在1920年至1922年领导本国人民开展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导致这次运动发生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7、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1939年9月以前),被德国法西斯政权吞并的国家有
①奥地利②捷克斯洛伐克③埃塞俄比亚④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第一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这么说的依据是( )
A.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B.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C.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D.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9、如表是根据J.M.阿尔贝蒂尼《国家报告》整理的1870年至20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据表可知( )
| 1870~1913 | 1913~1950 |
法国 | 1.6 | 0.7 |
英国 | 2.2 | 1.7 |
美国 | 4.3 | 2.9 |
德国 | 2.9 | 1.3 |
A.一战前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均高速增长
B.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仅次于美国
D.金融战和贸易战是全球化必由之路
10、《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11、“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著作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战争与和平》
D.《复活》
12、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亚历山大东征
A.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推行个人崇拜的高压政策
13、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首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艺术家绘画技巧日趋高超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个性解放
14、《全球通史》写道:“(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意在强调
A.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B.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逐渐占据优势
D.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5、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A.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已经丧失 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D.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
16、下图所示内容中的业制品始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17、1856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为此,俄国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参加了世界大战
C.发动了十月革命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8、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掠夺亚洲财富的工具,它是( )
A. 印度政府 B. 印度公司 C. 东印度公司 D. 总督统治
19、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 )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20、8世纪中后期开始,日本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了改变土地私有的现象,日本开始把土地收归国有
B.日本出现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人”的特权
C.中央仍然拥有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D.出现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骑士”
21、请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国际歌》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它的词作者是__________。
(2)人们都说他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他是__________。
(3)他是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的美国工程师,他是__________。
(4)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他是__________。
2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文艺复兴的先驱——______
(2)创作《哈姆雷特》的英国文学巨匠———______
(3)飞机的发明者——______
(4)发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英国技师——______。
23、请根据下面提示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1)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推翻了“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统治——
(4)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24、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是_____________;世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_____________。
25、______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6、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______贯穿埃及南北。
27、最先探寻新航路的两个国家——
28、14~15世纪,手工工场和_____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9、火车:美国人首先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
30、请在下图中填出“三角贸易”的出程、中程、归程。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31、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进一步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二 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战争”中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是谁?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材料三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5)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目标,国共两党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 合作一 分裂”的历程,在近代历史长河中张弥漫着赤诚合作的喜悦,也充斥着相互撕杀的销烟。结合所学知识的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1934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长征精神有哪些?
(4)1931年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的步伐,哪一事件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一条什么战线?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哪一地区,内战全面爆发?内战中哪一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战略决战,请说出战略决战中三大战役的名称。后来哪次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6)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33、写出17-18世纪,欧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及其代表人物。
34、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什么它回答了什么问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