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王国及其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
②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③雅利安人在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条“地下铁道”:北方的“乘务员”将南方的“乘客”,经过一个个“车站”(废奴派的住地),秘密转送到北方那么该“地下铁道”的特殊“乘客”为( )
A.政府高官
B.军队领袖
C.间谍特工
D.南方黑奴
4、发展资本主义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下面四个同学收集的资料中有错误的是:
甲:“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乙:英国和美国都是通过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丙:来克星顿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丁: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高潮结束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这段材料可以用来
A.阐述工业革命的过程 B.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C.说明工业革命的性质 D.论证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6、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对西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B.拥有自治权利
C.课程设置的完全自主权 D.享有司法特权
7、有这样一种观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
A.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8、“三角贸易”的正确航线是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美洲—欧洲—非洲—美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D.非洲—亚洲—美洲—欧洲
9、意大利诗人圣彼特拉克在《歌集》写到“(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
B.专制思想
C.神权思想
D.写实主义
10、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
D.废丞相,权分六部
11、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是
A. 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B.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 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D. 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2、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在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还刻画着神将“权杖”交给汉谟拉比……汉谟拉比这么做,他想宣传的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君权神授
C.王权高于神权
D.王权的衰落
13、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B.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C.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D.缺乏明确的革命口号
14、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5、“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列能体现这句话的组合是
A.基督教定为国教与法兰克王国 B.大化改新与唐朝文化的先进性
C.伊斯兰教与稳罕默德统一阿拉伯 D.阿拉伯人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16、“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2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这是我国领导人曾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这提到的“两部反分裂法”指的是
A.《独立宣言》《宅地法》
B.《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法典》
D.《人权宣言》《宅地法》
17、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
A.夏商周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8、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一系列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A.人类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D.东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9、下面示意图的主题应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20、据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城遗址考古显示,这里的定居者可以享受从地中海进口的橄榄油,尽情地在希腊风格的体育场里锻炼,一些莎草纸碎片上还记载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罗马帝国建立
C.亚历山大东征
D.伊斯兰教创立
21、________(地点)是文艺复兴的首发地,后传至整个欧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从________沿岸(地点)转移到欧洲大西洋沿岸。
22、【英国殖民】到20世纪,英国取得大片殖民地,自诩为“_______”。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被古希腊历史学家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的古文明是______。
(2)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______。
(3)“人的发现”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______思潮。
24、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女玛丽·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________”;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
25、 _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6、___________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___________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27、12世纪,西欧大学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组成_____,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871年,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8、____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9、____________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____________成为护国主,独揽大权。
30、《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____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____的诞生。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历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已经走上了一条国富民强的道路。
【民族伤痛】
(1)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不懈探索】
(3)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英勇抗争】
(5)请写出抗日战争中,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战役的领导人是谁?
(6)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创新发展】
(7)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8)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的是哪一座城市?
【辉煌成就】
(9)1964年哪一科技成就的取得,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10)1997年7月1日,我国成功收回了哪一城市对其行使主权。
【感悟历史】
(11)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32、战争的发生,总是因为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各种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就说过:“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回答:
(1)根据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请你说说,欧洲是怎样逐步变成一只“火药桶”的?
(2)最后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
(3)一战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34、“大禹治水,利国利民。”
材料一
材料二 ……宝历元年(822年)五月,时任苏州刺史,次年即离任赴洛。虽在苏州的时间不长,但他留下的政绩却斐然可观。……他看到阊门至虎丘的道路逶迤曲折,特别是半塘以西沼潭相连,往来不便,因此倡议主持开挖了一条阊门至虎丘的河道,连通运河,并沿河修筑了一条长550丈的长堤,称武丘路。从此,市民至虎丘进香游乐,可免涉水之苦,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又可防水涝之患,一举而两得。他在苏州留下的众多诗篇中就有一首《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苏州史纲》王国平
材料三
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 | 美国田纳西州水利工程 |
由国家电力委员会规划。1927年开始动工五年后按照计划建成投产。经过扩建,它所提供的电力可以满足大型钢铁厂和铝厂的需要,催生了一些新兴工业城市。 | 在总统罗斯福的推动下,建立了田纳西河管理局。1933年水利工程开始修建,水力发电推动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是推动“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是我国古代哪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图二中的设施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描述写出“他”是谁?这条河道联通了哪一段运河?归纳开挖这条河道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两项水利工程的相同点。任选一项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建的历史背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