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的道路
D.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某班同学进行复习学习,下面是他们的复习单,那么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垦殖运动 ·庄园的衰落、瓦解 ·租地农场 ·集中手工工场 |
A.6世纪前的日本
B.领主与佃户
C.封君与封臣
D.新的生产与经营方式
3、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不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统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三角贸易”的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西班牙对美洲进行殖民统治
D.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
5、把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作为一个研究单元,下列对这一单元分析阐述错误的是( )
A.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时代主流
C.南北战争和1861年改革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D.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留下了封建残余
6、希腊作家普鲁塔克在《比较列传》中记录,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A.希腊殖民者几乎遍布了帝国全境
B.希腊文化比马其顿军队的扩张力更强
C.亚历山大大帝推行文化殖民政策
D.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7、17世纪的某一天,一位船长进行他们的“三角贸易航程”,请问他最后从美洲运回欧洲的主要是( )
A. 廉价的工业品 B. 武器 C. 黄金 D. 黑奴
8、南宋时期,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理藩院
B.市舶司
C.蕃坊
D.广州十三行
9、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下面是1913﹣1926年苏俄(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1920年 | 1925年 | 1926年 |
总产值(亿卢布) | 14.10 | 77.39 | 110.83 |
产值指数 | 13.8 | 75.5 | 108.1 |
A.推行余粮收集制
B.掀起农业集体化浪潮
C.形成了苏联模式
D.实施新经济政策
11、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留下不少诗词,每一首诗词背后往往有一件或数件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12、爆发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里的“趋势”是指
A.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B.封建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13、历史学习要学会归纳共同点。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帝国建立的相同点是( )
A.都通过革命实现了民族发展
B.都实现地区的局部统一
C.都善于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
D.都成为欧洲的封建强国
14、表中黑种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是( )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计 |
1700年 | 75 | 22.3 | 2.7 | 100 |
1860年 | 16 | 2724 | 400 | 3140 |
A.新航路的开辟
B.黑奴贸易
C.土著居民外迁
D.美国独立战争
15、1947年丘吉尔把欧洲描述成“一堆碎石,一间停尸房,一处瘟疫和仇恨的溢生地”。但是处于废墟中的欧洲却数次出现“经济奇迹”,欧洲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欧洲走向联合
C.冷战结束
D.二战中欧洲国家战胜
16、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1)《汉谟拉比法典》
(2)罗马共和国建立
(3)南方古猿出现
(4)采邑制开始实行
A.(1)(2)(3)(4)
B.(3)(1)(2)(4)
C.(4)(3)(1)(2)
D.(2)(3)(4)(1)
17、古代西方历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征服了埃及、波斯等国,足迹远达印度。他是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18、下面是某电视纪录片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北宋
第一集宋安对于“读书”提倡 第三集关于“事业付之书生” 第二集关于“宰相须用读书人” 第四集文武兼长与文武分途 |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9、一个人的名字与一个时代相连,注定这个名字是伟大的。与蒸汽时代紧密相连的名字是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斯蒂芬森
D.达尔文
20、对图所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治单位
B. 一个保守封闭的手工作坊
C. 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一个相对自治的政治单位
21、1947年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冷战开始;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_____发展。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1)文艺复兴的先驱______。
(2)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______。
(3)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事件是______。
(4)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是______。
23、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的人是 。
24、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封建神学中的人们从束缚中慢慢解放,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核心思想是( )
A. 人文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专制主义
25、法国国旗是三色旗,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色旗的寓意是法国哪部文献内容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
26、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这部著作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庄严的结语,该著作的作者是 、
。
(2)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建立 。
(3)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是 (歌名)作词的 (人名)。
27、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建的( )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使用的灌溉工具( )以水流作动力,节省了人力。
28、火车的发明者是——
29、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英国科学家 ②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0、(题文)日本的大化改新,改变了日本历史,在经济上,施行(______)和施行租庸调制度,同意租税。
31、“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常被中国人用于感叹大国兴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公元前4世纪,西方出现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其建立者是谁?
(2)上述帝国的建立是通过征服和扩张,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请指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主要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3)发源于地中海中部的城邦国家,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该帝国的名称是什么?建立者是谁?该帝国和中国是通过什么道路进行贸易往来?
32、图说历史
每一张珍贵的图片都印证了历史的发展。以下是小明同学收集的三张有关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图片,请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和作品?其时代精神是什么?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图三的机器发明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三张图片从三个不同方面反映出一种新制度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它包括了哪些三个方面?
33、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请列举当时出现的各家学派名称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请你说说“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34、人类认识的世界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变化,阅读下面两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丝绸之路 图二新航路开辟
(1)在图一中,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了整个亚欧大陆,它的起点是今天的哪里?终点是世界历史上的哪里?
(2)丝绸之路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古代世界,这条路上有一支著名的商队,他们被称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他们是谁?他们为世界文明作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3)从图一到图二,人类认识的世界范围发生了变化,哪一地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哪位航海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4)有一个人,他走过图一的丝绸之路,也推动了图二的发生,他是谁?
(5)从图一的世界到图二的世界,看似发生在15世纪那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际上经历了漫长的准备,请问有哪些“漫长的准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