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是指
A. 江西瑞金 B. 陕西延安 C. 甘肃会宁 D. 贵州遵义
2、2010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
A.莫斯科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攻坚战
3、下列发明创造推动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的是
A.电灯
B.蒸汽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4、下列各项发明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的是( )
①汽车
②汽船
③飞机
④计算机
⑤电动机
⑥蒸汽机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5、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美、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该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A.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 联合国的成立
D.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6、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上述材料体现了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封君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封臣是被统治阶层
7、“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文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8、“反戈一击”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有关。此战役中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商王残暴无道,不得民心
B.商朝军队数量少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大戍进攻
9、掌握罗马共和国统治决策权的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执政官 C.保民官 D.元老院
10、有学者认为:“它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该学者评论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11、右图一段材料是古代希腊的一则名言,它出自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阿拉丁与神灯》
12、表中黑种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是( )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计 |
1700年 | 75 | 22.3 | 2.7 | 100 |
1860年 | 16 | 2724 | 400 | 3140 |
A.新航路的开辟
B.黑奴贸易
C.土著居民外迁
D.美国独立战争
1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14、他领导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有包括首都在内的多个州和城市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华盛顿 D.克伦威尔
15、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说:“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我们的独立和主权已经得到了确认。”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是
A.萨拉托加大捷 B.约克镇战役 C.普林斯顿战役 D.萨凡纳战役
16、《共产党宣言》中说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下列事件反映其精神的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巴黎公社
17、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由此推断,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 )
A.垦殖运动兴起
B.地租形式改变
C.新兴城市产生
D.土地集中经营
18、作为统帅,他在内战中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的军队。内战结束后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有人称他为“无冕之王”,“他”指的应该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罗伯斯庇尔
19、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都体现了( )
A.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B.建立民主政治的诉求
C.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D.反对殖民压迫的要求
20、“尽管拜占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文化生活的强大生命力,但在保守、传统和形式主义的‘古董’帝国的束缚下,却很少有机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拜占庭帝国( )
A.有强大生命力
B.文化辉煌了千余年
C.具有传统优势
D.缺乏创新能力
21、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_______________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面对反法联盟和国内保王党势力的双重压力,以_______________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2、达芬奇思想深邃,学时渊博,多才多艺,他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苏联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年底,苏联解体的时间是________年底。
24、文艺复兴时期,______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学三杰”;______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25、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________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
26、A.世界古代、近代史上文学成就突出,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1)了解早期希腊社会情况的主要文献是《________》。
(2)以民间故事的形式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的著作是《________》。
(3)但丁的长篇诗作《________》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B.权力机构是代表统治阶级集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________是最高权办机构。
(2)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________手中。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________拥有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C.历史上,非洲和美洲曾是古老而神秘的两个大陆。
(1)尼罗河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的________。
(2)美洲大陆最早被________发现的。
(3)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的国家是________。
(4)在“三角贸易”中,英国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程主要运输的是________。
27、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_____;面对严重危机,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初,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___。
28、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了________;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地区创立了________。
29、______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被分为四个等级。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______”,他们被称为贱民。
30、历史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历史的重要步骤。根据示例和提示,把下列历史事件与方框中相应数字正确搭配。
历史事件:A工业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洋务运动;D明治维新;E戊戌变法;F甲午中日战争
提示示例:①—B;⑤—D。
31、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53年起,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问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除农业外,我国还对哪两个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国从此进入哪一阶段?
32、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出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之间联系的纽带,并简述其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3、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人物不仅书写了欧洲历史的辉煌,也备受世界瞩目。请回答:
(1)伯利克里出任希腊执政官后,为保证公民参政采取了哪些措施?
(2)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的帝国疆域有什么特点?其东征客观上在哪方面得到后人肯定?
(3)在罗马文明发展中,凯撒大帝和屋大维对国家的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阐明,人类社会的发晨是有规律的,资本主义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私有制,推翻现行的社会制度,最终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A》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岳麓版九上教材
材料二: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首歌气势磅礴,旋律激昂,像一只号角,激励着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
﹣﹣岳麓版九上教材
(1)材料一中《A》是指哪一著作?作者是谁?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A》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一《A》的发表与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关系?依据材料二归纳“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的史实。
(3)材料三中的“这首歌”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巴黎公社社员欧仁•鲍狄埃创作的,依据材料指出这首歌在当时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