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今屹立在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她右手所执的那本书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成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 体现自由平等
B. 体现“君权神授”
C.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 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3、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特点是( )
A.封建专制统治
B.政教合一的统治
C.资产阶级统治
D.奴隶主贵族统治
4、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在以下“巴黎公社”的性质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A.革命群众组织 B.工人团体组织
C.无产阶级的政权 D.国际工人协会
5、邓小平在东欧剧变后说:“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它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这里的内部问题指的是
A.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C.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 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6、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禅让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革命纲领,想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该纲领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8、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的内部极盛”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
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C.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D.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9、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作为两种对立社会制度的代表,矛盾日益加深,可见冷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巨大差异
B.国家战略严重分歧
C.综合国力远超他国
D.两大阵营日益明朗
10、人类早期文明最早诞生于亚非的大河流域。其中在下图中两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中国文明 D.古代巴比伦文明
1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是否应默默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哈姆雷特》中这段话反映了作者提倡的思想是
A.封建等级思想 B.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2、下马碑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考古学家在其距今4.1万至3.9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推测为颜料加工遗存。据此推知,早期人类( )
A.过着群居生活
B.懂得审美观念
C.使用打制石器
D.进入农耕时代
13、美国《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但保留了奴隶制;1787年宪法也没有废除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美国这些规定违背了( )
A.联邦制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男女平等原则
D.共和制原则
14、爱琴文明开古代希腊文明的先河,它最早发祥于( )
A. 克里特岛 B. 迈锡尼 C. 特洛伊 D. 提洛岛
15、下列图中的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按一下图中内容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16、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7、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迈向工业时代的同时也伴随着工人斗争不断发生,他们捣毁机器和罢工示威等,后来工人由单纯的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这一转变促使了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文艺复兴的开始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新文化运动兴起
1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一战之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
B.1914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19、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想一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B.“九二共识”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法国的《民法典》继承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三编体例,德国的《民法典》则以《法学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等五编体例。这表明《罗马民法大全》( )
A.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B.是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C.为欧洲民法提供借鉴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1、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希腊哲学家是______;______在位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18世纪开始于法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
(3)罗马共和国时期,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
23、“文学三杰”:但丁与彼特拉克、__________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24、杰出的人物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写出下列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
(1)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被誉为“美国国父”的是_____________。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担任“护国公”的是_____________。
(3)利用内燃机驱动车轮,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德国工程师是_____________。
25、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________”,完整的代数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26、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年,重点发展___________。这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___国变成了强盛的___________国,___________力量也大为加强。
27、雇佣关系的出现: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________关系。
28、工业革命使传统手工工场被大工厂取代,______制度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______组织,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9、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 晓夫 改革 | 背景 | 1953年,____上台执政 |
内容 | 在批判____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 |
评价 |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____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 |
勃列日涅夫改革 | 背景 | 1964年,____开始执政 |
内容 | 在经济上推行“____”,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 |
评价 |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
畸形 发展 | 原因 |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____方面 |
表现 |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 |
特点 | 高投入、高消耗、____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
30、1588年,________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从17世纪下半叶起,它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________”。
31、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历史称之为“启蒙运动”。请你探究以下步骤:
步骤一:史实纵横
(1)14—16世纪的欧洲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曾兴起过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请你分别说出它的名称。
步骤二:理论联系实践
(2)“启蒙运动”为哪两次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出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步骤三:有感而发
(3)结合以上探究请你简要说说思想启冡运动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重大发明。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了怎样的工业文明新时代?
(3)哪一应用技术的发现驱动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产生?汽车的发明和应用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3、如图表示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
请你写出图二中序号②和③所表达的内容。
34、俄国在改革中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 .......”
(1)材料一中“工厂工人的数目”不断增加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变革”与这一现象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1921年3 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2)将材料二中的决议付诸实践的政策是什么?阅读材料,归纳该政策的主要特点。
(3)综上所述,你认为改革在社会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