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这位皇帝是
A.克伦威尔 B.路易十六 C.拿破仑 D.华盛顿
2、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这种“特许状”的颁布反映了( )
A.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
B.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
D.城市需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 5人
B. 3人
C. 2人
D. 1人
4、上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这些国家最突出的变化是
A.民族构成
B.国家名称
C.文化观念
D.社会制度
5、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工业革命的开始 D.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阿拉伯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下列不属于阿拉伯文明的是
A. 伊斯兰教
B. 《荷马史诗》
C. 《天方夜谭》
D. 麦加清真寺
7、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下列称号最适合雷锋的是( )
A.“铁人”
B.“解放军的好战士”
C.“两弹元勋”
D.“党的好干部”
8、“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二,…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可见,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是
A.寻找黄金
B.“发现”新大陆
C.传播文明
D.证明地圆学说
9、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垚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把西欧某一组织“视为封建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是
A.罗马教廷 B.庄园 C.城市 D.大学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古代两河流域
C.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1、1917年1月莫斯科薪水较高的金属加工业工人的实际月工资是一战前平均水平的84%,到2月初时只有55%,而1914-1917年莫斯科工业区工人的整体平均实际工资更是缩减了35%-40%。上述现象反映了俄国
A.一战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B.工人运动浪潮席卷全国
C.工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D.社会经济环境严重恶化
12、陶片放逐法规定,如果一半以上出席会议的人员认为有公民将会危害民主或国家,便再召开一次公民大会,用陶片投票方式决定被放逐的人选。只要出席人数达到6000人,得票最多者就要被逐出城邦,10年后方可回国。这反映出陶片放逐法( )
A.人文关怀高于法律惩处
B.保证了判决的公正性
C.保证全体人民直接参政
D.有利于维护民主秩序
13、下图所展现的雕刻绘画艺术作品是欧洲古典艺术的典范和代表作,至今仍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精品。在这四幅作品中,取材于体育竞技活动,对人体表现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的是
A.
B.
C.
D.
14、“平民一将军一平民一总统一平民”是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人们用他的名字作为首都之名,以示纪念。他是(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15、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表现如下( )
①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以美德两国为发源地中心
③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④开始于棉纺织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在大化改新的过程中,贵族和官吏常常利用职权之便大量侵占公田和山林原野,并使之变成私有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沦为大土地私有者的耕作者。这反映出,日本改革(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措施得力且彻底
C.具有守旧的特点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各民族共同发展
C. 西部大开发部 D. 大杂居、小聚居
18、对外征服并建立强大的帝国,客观上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下列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有( )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查理曼帝国 ⑤拜占庭帝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9、文明的出现,冲破了蛮荒的黑暗。西方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是( )
A. 古罗马 B. 古希腊
C. 古巴比伦 D. 古印度
20、这场不流血的政治变动终于把困扰英国长久的"主权在民"还是"主权在君"的问题解决了,在世界上破天荒地的改变了王朝的性质。这里的"政治变动"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光荣革命
D.查理二世复辟
21、8世纪中期,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2、1864年,英、法等国工人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_ 。
23、《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___________社会所取代。
24、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5、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建战后国际秩序,被称为“___________”体系;1948年6月,苏联和美英相互对对方的柏林占领区实行封锁,“________”爆发。
26、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他出版了具有划时代的科学巨著《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________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这场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8、1864年,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______成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__________。
29、从10世纪起,中世纪城市兴起。城市为了取得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___。到12世纪,___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0、罗马帝国的建立人是________。
3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1)下面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诞生,其主要标志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作用?
(3)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哪一部法典?制定其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一位中学生,你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有什么感想?
32、中世纪的欧洲既是宗教至上的社会,也是一个新发展的时代,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形式也不断涌现,为最终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00年,教皇在罗马为国王查理举行加冕礼,此后,法兰克王国史称什么?
(2)西欧庄园有何特点?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什么?
(3)中世纪的欧洲,对人们精神世界进行控制的宗教是什么?
(4)相对于庄园里的农民,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在城市中逐渐形成了什么阶层?
33、“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常被中国人用于感叹大国兴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公元前4世纪,西方出现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其建立者是谁?
(2)上述帝国的建立是通过征服和扩张,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请指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主要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3)发源于地中海中部的城邦国家,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该帝国的名称是什么?建立者是谁?该帝国和中国是通过什么道路进行贸易往来?
34、在《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中,作者认为“19世纪塑造了今日世界”。为此九年级学生展开了一次关于“19世纪的世界”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面是同学们搜集的19世纪的图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可以确立的探究主题 | 材料一中与探究主题相关的史实(写序号) | 为充实这一主题,请再补充一例史实 |
A.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
|
|
B.资本主义的扩展 |
|
|
(2)任选材料一中的一个事件,写出其历史意义。
(3)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19世纪的世界,还可以概括如下主题,请按要求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传播:
写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事件:_____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写出“南美的解放者”: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