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法治思想,下列古语能体现法治思想的是( )
①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③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年4月18日,贵州省政府印发《贵州省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2018年将多措并举建设法治政府。对法治政府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③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④政府的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____的统一。( )
①爱国②爱党③爱人民④爱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因为( )
A.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C.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D.教育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5、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氨-3等离子体作为燃料的“人造太阳”、利用“中国天眼”探测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些成就充分证明,我国在科技领域( )
A.领跑世界,已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B.还有许多卡点瓶颈亟待突破,创新能力提升任重道远
C.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
D.变革科技创新理念,谋取以理论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6、改革开放是绿水青山换新颜;改革开放是餐桌上的进口美味更多了;改革开放是出口订单的不断增长……我们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印证着改革开放( )
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B.使我国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D.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7、《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我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因为( )
①可以杜绝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发生
②这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需要
③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创新积极性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体现了法治的要求是( )
A.良法之治
B.善治
C.人治
D.民主
9、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下列选项中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C.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所以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D.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2023年12月14日—12月17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举行,此论坛已持续举办13年。这表明( )
A.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B.两岸文化交流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C.两岸同胞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完全认同
D.两岸相关高校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对下表中“微行为”的“微点评”,你认为正确的有( )
序号 | 微行为 | 微点评 |
① | 王某主动骑摩托车为扑灭重庆山火送物资 | 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
② | 梁某向人大代表反映“网络恶俗烂梗”问题 | 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 |
③ | 某市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名师培养 | 确保人人享有相同的教育资源 |
④ | 九年级学生李某收到贫困生生活补助费 | 当地政府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2、下列时事新闻,直接体现科教兴国战略与改革开放相互影响的是( )
A.第十一届科技博览会于2023年11月22日在我国的四川绵阳举办
B.2023年10月28日,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正式开幕
C.2023年9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919大飞机获海外大额订单
D.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13、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我国社会中存在大量弱势群体
B.我国人民的生活还没有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C.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
D.我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4、2023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强调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 )
①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②要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强、经济强
③要坚持自主创新,拒绝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④是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在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这足以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
A.最真实的民主
B.最广泛的民主
C.最公平的民主
D.最管用的民主
16、九曲黄河,奔腾东流。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律的实施( )
①是我国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②是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③说明我国开始运用法律来治理环境问题
④对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中国不断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等。中国这样做( )
①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②有助于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③是为了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④主要是为了在国际竞争中掌控更多的话语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随手关灯关水、少用一张纸巾、夏季空调设置不低于26℃、点外卖不要一次性餐具、优先绿色购买、开通个人碳账户……这些是“全民绿色行动”的缩影,而“绿色行动”正在点亮美丽中国。开展全民绿色行动( )
①说明我国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②是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生动实践
③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途径
④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B.物质富足重于精神富有的现代化
C.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现代化
D.总人口增速较快的现代化
20、第19届东博会于2022年9月16日﹣1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东博会共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较上届增长 37%。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新高( )
A.当今世界的发展主要靠对外贸易
B.世界各国通过创新分享发展成果
C.我国只和东盟国家发展对外贸易
D.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
21、我校九年级16班同学学习了“走向共同富裕”一课后,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各种观点莫衷一是。请你对下面同学观点进行评析。
22、 郑州市今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回收率分别达到70%、30%,经验为全省推广。可还有部分人对垃圾分类投放不以为然
垃圾分类麻烦多,集中投放多方便
分类投放意义大,环保节约靠大家
23、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未成具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习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充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
据此有同学认为:“实际生活中还得靠像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总则等具体法律,宪法不过是个摆设,起不到什么作用。”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扎实有力地做好各项改革工作。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举例说明我国的改革取得的成就。
25、 材料一:每年3月,春意黯然,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聚集北京,共商国是。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温情暖意。2019年3月“两会”讨论的热点问题有:依法治国、收入分配、房价调控、精准扶贫、扫黑除恶……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
材料二:“两会”前夕,一些网站推出“我想总理说句话”、“我给两会捎句话”、“两会直通等活动。很多网友从“围观”到“参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哪些特点?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我国建立完善了哪些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6、材料一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之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2)生活在法治社会,青少年应怎样与法同行?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 90项政策措施。
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免收所有收费公路通行费,发放贴息贷款。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发放抗疫一线和困难人员补助,将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这些政策使几亿人受益,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我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1)"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能够取得防疫攻坚战阶段性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2)我国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说明了什么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8、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 、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 仡佬族等12个民族。有许多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成为民族团结的风景线。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八滩村里排屯,侯光源有一个特别的家庭:他们一共10口人,不仅是四代同堂,而且是由壮、汉、苗、瑶、侗5个民族组成。尽管各民族的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但在这个多民族家庭里,却是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进了家门就是一家人,从不会考虑是哪一个民族。”大家生活在一起,侯光源希望家庭全体成员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团结。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大团结局面是一道最炫民族风”。联系实际,请说说唱好这首“最炫民族风”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果你是侯光源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你打算怎样去维护大家庭的团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