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启示我们应该( )
①利用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
②利用法律和道德共同约束社会成员,调整社会关系
③只遵守法律而不必遵循道德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下列对建党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④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体现了法治的要求是( )
A.良法之治
B.善治
C.人治
D.民主
4、乍一看是“新面孔”,仔细一读发现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一种“假原创”现象,一些人通过内容拼接、同义词替换等方式,把他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作品。此行为( )
A.是共享,促进了创新成果的分享
B.能节约,降低文化创新的成本
C.可推广,有利于丰富文创内容和形式
D.要追责,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
5、2023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一周年。方案旨在推进珠海横琴新区与澳门一体化建设,把它打造为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空间、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平台。该方案( )
①是贯彻“九二共识”的重要体现②有利于促使澳门早日回归到祖国
③使澳门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④促进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图对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的核心是( )
A.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B.公职人员依法行政
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D.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8、《烈士公祭办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以适当方式参加烈士公祭,发挥公祭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其目的在于( )
A.传承以改革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倡导必须参与网上祭奠英烈活动
C.赓续红色血脉,根植红色基因
D.多种途径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9、针对小区没有非机动车停车位,需安装充电桩等事项,某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等组成小区圆桌会,依托村民议事厅商议确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并及时向村民公开。通过这种方式,该村已有效解决村民身边的很多“关键小事”。该村( )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②发挥了协商民主的优势,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③村民通过小区圆桌会直接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管理
④党支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某市举行“我为两会写微议案”活动,共收到学生提交的微议案2万余条,议案关注的内容从“双减”到乡村振兴,从科教兴国到中国式现代化……这表明公民( )
①积极参与民主协商 ②主动参与民主选举
③自觉参与民主监督 ④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根据这份意见,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②加大对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对“曾客飞”“张荣强”“叶雪”的感受认识正确的是( )
“村里新办了幼儿园,条件好还免费。”看着孩子嬉笑玩闹,甘肃省静宁县祁川村的曾客飞喜上眉梢。 “从安徽老家到江苏南京打工,本以为孩子转学会遇到不少麻烦,没想到手续办得这么顺利。”安徽省霍山县的张荣强喜出望外。 “初中毕业后,一度想出去打工,幸好赶上免费中职教育,我才能继续读书。”在四川省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学汽修的叶雪对未来充满信心。 |
①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事业获得发展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随着人口发展形势的变化,我国相继推出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等政策。这有利于( )
A.正视发展挑战,取消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减少我国大量的人口流动,迅速提高人口数量
C.解决老龄化加剧问题,促使经济适应人口发展
D.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4、互联网无处不在,网上购物、网上约车、网上挂号、网上订餐……一场彻底的变革已经发生了,“互联网+”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这说明( )
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②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创新是所有工作的核心 ④生活处处有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部分法治进程。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3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强调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 )
①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②要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强、经济强
③要坚持自主创新,拒绝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④是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处理好人口问题需要( )
①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
②积极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摒弃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再调控人口发展
④完全借鉴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 )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礼治 ③实行善治 ④实行德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9、下列选项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B.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公民主体地位
C.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D.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
20、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双方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中国始终是促进中亚繁荣稳定的坚定力量。这说明中国( )
①坚持互利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②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③坚持命运与共,主导中亚安全与发展④坚持担当作为,构建区域同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请你辨析(10分)
随着群众体育活动的推广,近年来,广场舞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各地公园、广场的一景,但由于广场舞噪音扰民而引发的争端也在不断上演。
22、有人认为,只要科学立法,就能厉行法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请辨析。
23、天津地铁车厢内,一名男乘客肆意剥起了大蒜,蒜皮撒了一地。当周围乘客颇有意见时,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孩默默蹲下,把地上的蒜皮都捡在手中、带出车厢。在女孩捡蒜皮时,这位男子还跟她说:“等会儿有人打扫,你不用捡。”诸如此类的现象引发社会热议。
24、学习了“建设法治中国”一课后,某校九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开展了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探究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这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五年,是法治领域改革集中发力、成效显著的五年。一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宏伟图景,在神州大地壮阔展开。五年来,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法治意味依法治理。法治有什么作用?
(2)仔细阅读表格文字,根据你的理解,填入相应的内容。
依法治国新举措 | 依法治国新方针 |
执法者要“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 ① |
五年来,一个个立法空白被及时填补。截止2017年9月1日,共制定法律22件,修改法律110件。民法总则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民法典时代 | ② |
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法治面前谁都不能例外 | ③ |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标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审判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 | ④ |
25、(创新成就未来)
材料一 在2020新年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讲到:一年来,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9次提到“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1)上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国家实施的哪些战略?
(2)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26、 2020年7月,大国重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材料一:北斗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完成了自己独特的“三步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
发展历程 | 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 | 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系统 |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
服务对象 | 向中国提供服务 | 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 向全球提供服务 |
从“埋头追赶”到“昂首领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从“区城服务”到“全球指路”,北斗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实现了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1)阅读材料,说明“北斗三号”的建成开通,离不开我国实施的哪些战略。
材料二:“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星就如星空中的一座灯塔,帮助中国人辨别方向。将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饱含着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的清醒、走向复兴的企盼。如今,北斗系统已经融入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珠峰高程测量登山活动、防汛救灾一线等场景中,随处可见北斗系统的身影。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北斗三号建成开通的意义。
材料三:北斗人常说一句话:“‘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实现攀登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3)攀登科技高峰,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结合所学,谈谈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创新精神。
27、材料: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未来7年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中兴通讯或因此进入休克状态。此次事件引发国内“芯痛”,直刺中国集成电路的脆弱内“芯”。而从整件事看来,中国终端产业如履薄冰,这主要是由于国产的芯片产业缺失不如人。在中国的通讯、终端等多个领域,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还不够强,“缺芯少魂”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打破,需要我们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继续补课。某校九年级学生小辉看到此新闻后说,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小辉的观点进行评析。
28、2013年3月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产生过程如下:中国共产党提出深化行政机构改革的建议,然后国务院拟定机构改革草案,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等法定程序。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的?(6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