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扬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

    改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

    B.原句:老一辈革命家每时每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改句: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C.原句:在他的背后,是大片矮矮静静的森林。

    改句:在他的背后,是大片的森林,矮矮的,静静的。

    D.原句: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

    改句:即使天气再恶劣,他也能按时到达岗位。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酒家。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辅”有护卫之意。“儿女”指青年男女。

    B.《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中的一、二句点明时令,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劝慰友人,表达了一种旷达之情。《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友人勉励诗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D.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斡旋     追溯     袅水     人情事故

    B.幅射     翩然     次递     周而复始

    C.振撼     烘烤     腐蚀     嘎然而止

    D.缄默     雾霭     枯燥     海枯石烂

  •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 (人名)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 (人名)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A.保尔          朱赫来

    B.保尔          冬妮娅

    C.谢廖沙       保尔

    D.阿尔焦姆   保尔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②香篝:熏笼。③水沉:沉香。④旌旗:这里代指军队。⑤碧玉梢:碧玉宝石修饰的马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描绘了诗人行军中见到的沿途风景,流露出感伤抑郁之情。

    B.开头两句写词人离开临安,向东阳进发,借香料逐渐燃尽写行路之长,行程遥远。

    C.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D.“愁边”并无愁苦之情,而是词人在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之中摇断了马鞭。

    (2)请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重峦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0)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文学常识填空。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_____,著名散文家、________、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品有________《踪迹》等。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

    林继富

    ①立春已至。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四季的起点。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它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

    ③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花垣赶秋还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城旅游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其间。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

    ④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⑤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⑥自2006年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等,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⑦而今,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进一步升华和弘扬,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的花垣赶秋活动表明二十四节气可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

    B.我国南方地区转化创新立夏传统习俗,使其功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C.我们青少年群体是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D.升华和弘扬二十四节气,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2】“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的智慧在当代展现出哪些生机?请简要概括。

    【3】“二十四节气”为何能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时,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