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实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完全没有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
B.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念无与为乐者 思念
C.望峰息心 平息名利之心 互相轩邈 高远
D.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不见曦月 日光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不能有丝毫骄傲。
C.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D.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4、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①③⑤②④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
曾是洛阳花下客②,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物华:泛指万物。②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1】诗人怀疑春风吹不到这里,是因为这边远的山城__________、残雪__________、冻雷催抽芽。
【2】尾联“不须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根据要求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5)孟浩然从大处入笔,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白居易则从细处着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西湖早春鸟儿欢唱的动态美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原是_____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____,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
(2)“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这是《昆虫记》描写的______,体现出______的习性。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依偎那片阳光
丁肃清
①一位穿着病号衫的老人徘徊在医院门前的林阴路上,那么多军功章附在他的胸前,耀眼夺目,叮当脆响。
②他向我伸出右手,右手仅剩下两根指头。
③他脱下鞋向我展示右脚,右脚掌上凹凸不齐一根脚趾也没有。
④然后,他又指指他的左耳,其实他并没有左耳,仅仅剩下一个耳墩。
⑤他说这都是战争留下的纪念。他讲他曾同敌人拼过七次刺刀,讲弹皮划破小腹,肠子拖出体外,愣是用手塞进腹内爬着靠近敌人碉堡而拉响炸药包。
⑥我蓦地觉得从前书本里读到的历史是那么苍白,眼前的这位老战士从头到脚不就是一部民族解放的生动编年史么!然而如今他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
⑦我惶惑困解,昔日戎马疆场置枪林弹雨而不顾的他,竟是为了今天向别人炫耀他的那一堆奖章么!以后见到的事情使我更深地陷入惶惑和困解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⑧透过玻璃,我看见那间空旷的病号房里,曾向我炫耀过他的过去的那位老人席地而坐,花白的头深深地伏在胸前,用一根根五彩塑条编篮子。一次、两次,每次我路过这窗前都忍不住向里望两眼,老人总是那副姿势盘腿席地,埋头弯腰,像一尊塑像。只有彩条在他的额下欢快地跳。
⑨我和医院办公室的张主任谈论我们合作的那篇报告文学素材时,有人敲门:笃笃、笃笃。
⑩他走了进来,把一只编好的菜篮放在张主任的桌上:“我编的,编得不好,我想你用得着。”说完,微笑着退出门去。我印象中大谈自己辉煌历史的英雄居然也送礼,居然也讨好起别人来!
⑪“他是想在医院长住。”张主任介绍说,这所医院是民政系统的荣军医院,治病不拿钱。怕撵他出院,这才编篮送礼讨好别人,而且他还每天4点起床到伙房帮厨。他想让别人知道他对医院有用处。
⑫我还了解到这位老人从来没有结过婚。战争结束复员回家,年龄已大,家境又贫,且成了四肢不全的残疾人,只好空门冷户孤灯下守护着风烛残年罢了。无力耕耘、无钱治病,也许正是他赖在医院的理由吧。
⑬老人仍旧坐在那间屋子里编、他究竟要编多少只菜篮,送多少次人情?他依偎在医院如同依偎阳光,谁忍心揭去老人身上的这片阳光呢?
⑭我夺门而出去采访老人。
⑮“也写我吗?”他一激灵站起身,伸出双手握我的手,他的手在战栗。
⑯我抚摸着他那粗硬硌人苍老的手,这是怎样的手啊,两只手上七根指头,每根指头上裂口条条浸着血渍。他痛吗?
⑰我想起初见时别在他胸前的军功章。如果全社会都像战争年代那样敬佩英雄,他还会把那些荣耀向人展示么!
⑱“这菜篮给你。”他愣塞到我手里。多好看的菜篮啊!玲珑剔透,大方别致。我敢肯定地讲,这一次送菜篮绝不是在讨好什么人。
⑲我给他的仅仅是文弱书生的一丝理解。他回送我的是什么?仅仅是一只菜篮吗?
【1】文中“我”对老人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请概括填空。
情节 | 情感变化 |
初见之时 | 困惑 |
了解之后 | ①__________ |
接触之后 | ②__________ |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以后见到的事情使我更深地陷入惶惑和困解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3】文中“我”一再感到“惶惑”“困解”的原因是什么?
【4】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阳光”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5】文中老人为何会有如此遭遇?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9、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经常失意的年轻人,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接待他时,首先给他用温水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没有品出茶的味道,大师于是再用开水给他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喝了一口后立即品尝出茶的味道。大师说,人生就如品茶,要慢慢磨炼。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磨炼”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