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诸子指的是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道、墨、名、法、纵横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富贵不能淫》中提到的公孙衍、张仪是纵横家的代表。
B. 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一般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孩的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诗经》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如“式微”用来指国破家亡的悲痛,“黍离”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归隐”的意象等。
D. 在科举考试中,应考者一共要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筛选和选拔。对应的考中者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戾天(lì) 镌刻(juān) 缥碧(piǎo) 一丝不苟(gǒu)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凌波(lín) 沙堤(dī) 督战(dū) 诺贝尔奖(nuò)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需要社会认同感,自信者的认同感源于内部,讨好者的认同感源于外部。
B.随着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创新中心的启动,我国已有9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运行。
C.心理专家提醒广大的考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考前的睡眠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D.我班获得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一成绩靠的是全班同学的共同拼搏取得的。
4、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形容词 |
| 形近词 |
| 多音字 |
| 成语 | |||
①卑鄙(bì) ②蛮横(hèng) ③拙(zhuó)劣 |
| ④狡猾 ⑤分辩 ⑥辨析 |
| ⑦勉强(qiáng) ⑧强(qiǎng)调 ⑨富强(qiáng) |
| ⑩阳奉阴违 ⑪风崩离析 ⑫挑拨离间 | ||||
A.②④⑨⑩
B.①⑥⑦⑪
C.①⑤⑨⑫
D.③④⑦⑩
5、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诗中表达的感情质朴纯真,清新动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表现这位痴情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现的愿望。
C.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人物的生动性。如“参差”是叠韵,“窈窕”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D.这首诗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给人以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请具体分析《关雎》如何使用比、兴手法托物寄意。
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回马便走。于是诸军众将一起向西奔走。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忙叫回二十余骑,解去马尾的树枝,令他们拆掉长坂桥,然后回马去见刘备,说明断桥一事。
节选自《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有删改)
(1)结合文字内容,试分析张飞这一人物形象。
(2)《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战斗交锋名场面,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十八路诸侯讨伐 ① (人名),其派手下大将华雄出战,连斩数将,此时关羽主动请缨, ② (人名)叫人温酒一杯,为他壮行,但酒尚温,关羽已提华雄人头来到帐前。可见其武艺超群。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地球“流浪”靠谱吗
①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的好评。那么,这部电影里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
流浪,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
②《流浪地球》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就得说说让地球离开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了。
③“地球绕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分析。
④而当前人类生产的能源,可以拿全球发电量来估计。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大概是2551TWh,大约合9.21×1019焦耳。
⑤“也就是说,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周礼勇说。
⑥总之,带着地球去流浪,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一任务,那得无比厉害才行。
重核聚变,目前只是科幻
⑦在《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实现上述任务,靠的是重核聚变技术。
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素反应,聚合成一个质量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比如,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
⑨“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90号以上的元素有裂变趋势,10号以下的元素有聚变趋势。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蒙大桥说。
⑩看来,这样的行星发动机,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
⑪《流浪地球》的结尾十分惊险刺激:眼看地球离木星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漩涡。
⑫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支招说,他有更好的点燃木星的办法:例如,可以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毕竟核聚变反应需要使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火。
⑬“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功率足够强大才行。”蒙大桥分析说,按照这一思路,点燃木星的速度确实更快,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了几分。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
⑭电影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要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现实中太阳也会如此吗?
⑮从恒星的演化规律上来讲,太阳是会有熄灭的一天,不过是在遥远的50亿年之后。简单来讲,当太阳核心中的氢燃烧殆尽,生成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升高温度,点燃核心周围的氢壳层,然后太阳迅速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⑯有理论认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
⑰凌晨(科幻作家):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可以确定的是,国产科幻电影引起这么热闹的讨论,还是第一次。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对其中的科学情节“揪”着不放。探讨过程中,一些干巴巴的科学问题也变得有趣起来。尽管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但它所引发的公众对于科学的关注,已足以令人欣慰。
(选自《科技日报》,略有删改)
【1】依据材料,请回答《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约9.21×1019焦耳,人类要用29万亿年的发电量,才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
B.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比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木星方法更好,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一些,电影《流浪地球》选用了后者。
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重核聚变没有理论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
D.科幻作家凌晨认为科幻作品中的科普功能,是为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因此更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
【3】划线句中哪个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请说明理由。
地球绕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
【4】“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请结合阅读经历谈谈你阅读了哪部科幻作品,其什么内容激发你对科学产生兴趣。
9、请以“那一次,我挺起了胸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