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里最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以游动第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野望》描写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的景色,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人各自遂愿而归的景象,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黄鹤楼》全诗起笔高耸,情感奔放旋转,顺势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以情写景,吊古怀乡。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大地的瓜分》,写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⑦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④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 ②④①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择 堕落 狡辩 相辅相成
B.萦绕 强褓 浩劫 愧不敢当
C.绚丽 枷锁 拙劣 怒不可遏
D.授予 荧屏 开辟 振耳欲聋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怠慢 潮汐 佁然自乐 历历可数
B.束缚 翡翠 川流不息 怒不可恶
C.扶植 赋予 分崩离析 纷至踏来
D.帷幕 模糊 世外桃源 人情世故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___________
6、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的文段补充完整。
“遇见”,多么撩动心弦的字眼:“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和春天初遇;“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这是和旧识重逢。“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这是遇见纷争的过去;“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梦见放飞的自己。“争渡,争渡,__________”,这里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这里有触目惊心的悲伤。最恬淡,是“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的无心之遇;最伤怀,是“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的劫后重逢。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遇见”,有时遇见阳光,有时会遇见阴霾。无论何种“遇见”,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7、名著阅读,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青涩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
(1)A是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该书充满激情的争论终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折枣(陈忠实)
①在巷子的水果摊上看到红枣摆上来,自然想到又到枣月了,也自然想到该回家折枣了。在关中乡村,一般不说“摘”字,凡用“摘”字的地方,大多数时候用“折”,譬如折豆荚、折桑叶、折棉花等,摘一切水果都说折。
②每当花开或果熟时月,得空回到原下老屋小院,或赏花闻香,或攀枝折果,都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清爽和愉悦。今天又要回家折枣了。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季节,树依旧很绿,天空是少见的澄澈和透碧,可以看到远方影影绰绰起伏着的秦岭的轮廓。
③大约七八年前,我在早春的时候回家,路过一个业已城市化了的乡村,正逢着传统的庙会,顺便到会场去溜达,那到处都摆着乡村人生产和生活的用品,庙会已无庙无神可敬,纯粹变成商品交易市场了。不经意间,碰见一位老相识,他也曾弄过文学,却仍然在乡间种地,还在业余写着剧本。他的架子车厢里放着一捆打开的枣树秧子,他一边给我说他正在写作的剧本,一边往我手里塞枣树秧子,他知道我乡下有屋院。再三谢辞不掉,我便拿了三株梨枣回家,下决心把中院一株老品种的樱桃和一株太泼也太占地盘的花树挖掉,给这三株枣树腾出空位。令人惊诧的是,这枣树一年就长到齐墙头高了。直到这枣树秧委实出脱成茁壮的枣树,而且挂了果,赠我枣树的朋友打电话说,他的剧本早已写完,请几位高手名家看过,都在说写得不错的同时,也都说着遗憾。不是剧本能不能排,而是专业剧团根本就不排戏演戏。他问我能不能帮忙想点办法。我不仅没有办法可支,连安慰他的话都说不出口。
④新世纪到来时,我终于下决心回到乡下久别的老宅新屋住下了。枣树是我的院子里最晚发芽的树。当那嫩芽在日出日落的日子里蓬勃出鲜绿的叶子时,我发现了短短的叶柄根下的花蕾,不过小米粒大小,绣成一堆。每天早晨起来,我都忍不住到枣树下站一会儿,看那小米粒似的花蕾的动静。直到有一天早晨,我刚走到屋檐下,便闻到一缕奇异的香气儿,凭直觉就判断出枣花开了。小米粒似的花苞绽放开来的花儿自然不起眼,比小米的黄色浅些,接近于白色,香味却很浓郁,枝条上稀稀拉拉的枣花,却使整个小院都弥漫着清香。
⑤眼看着那枯萎的枣花里挣出一只枣子来,恰如刚落生的婴儿;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小米粒大的枣子,似乎一夜或两夜之间就长到扁豆粒大了,豌豆粒大了,花生粒大了,最后就定格在乒乓球那般大小了,个别枣子竟然有柴鸡蛋的个头。在桌子前在椅子上坐得久了,无论读着什么或写着什么,走出屋子走到枣树下,看着隐蔽在枝杈叶丛里的青枣,那正在你眼皮下半满和长大的果实,一种蓬勃的生命的活力便向人洋溢着。枣子青绿的颜色,在我日复一日的注视下,渐渐淡了,泛出乳白色了,又浮出一丝一坨的紫红,它成熟了。我折下最先显出红色的一颗,咬了一口,便确信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一颗枣子了。这枣子皮薄肉细,又脆,满口竟有一股蜂蜜味儿。后来几年的枣子,结得多了繁了,味道却大不如头一年。今年是前所未有的丰年,味道更差了,有点干巴。
⑥我已经不太在意枣子的多少和品味的差别了。我只寻找折枣的过程。常常庆幸得意我尚有一坨可以栽植枣树的院子,以及折枣折柿子的机会。这心理往往是瞅见城里人悬在空中阳台上盆栽的花草而生发的。他们已无可以栽一株树或一窝花的土地,只能栽在盆里悬在楼房的阳台上。我在被晒得烫烧脚心的水泥路和被油气污染的空气里憋得透不过气时,得空逃回乡下的屋院,拔除院子疯长的草,为柴树花树和果树浇一桶水,在树荫里在屋檐下喝一瓶啤酒,与乡党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尤其是回来折一回枣儿,心里顿然就静泊下来了。
⑦今年回了家,折了一回枣。
⑧明年还回家折枣。
(选自《父亲的树》,有删改)
【1】阅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时间 | 大约七八年前 | 新世纪到来 | ②______ | 今年回家 |
事件 | 在中院种上枣树 | ①______ | 折下最好的一颗枣 | 折了一回枣 |
【2】品味第⑤段中划线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3】第③段画波浪线的文字是文章的一处闲笔。请参考小贴士,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
小贴士 闲笔往往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内容,却具有与叙事结构及主题相关的双重意义。 |
【4】作者执着于“回家折枣”,却“不太在意枣子的多少和品味的差别”。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每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此外,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老人祝寿的日子是节日,孩子出生的日子是节日,爸妈结婚的日子是节日……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