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B.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能目空一切,自恃强大。
C.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D.在老师讲解完这道数学题后,我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辟谣/辟邪 翘首/翘尾巴 琐屑/不屑一顾 锐不可当/一夫当关
B.妥帖/字帖 刹车/一刹那 遒劲/干劲十足 惟妙惟肖/春寒料峭
C.对称/匀称 描摹/摹状貌 遏制/怒不可##dot##遏 不折不挠/一波三折
D.纤维/光纤 奔丧/丧门神 炫耀/头晕目##dot##眩 坦荡如砥/砥砺前行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当看到《我是歌手》节目的感人之处,她总悬泪眼婆娑,不能自已。
B.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参观他旧居的人络绎不绝。
C.英国西南部有一种翠鸟长得十分漂亮,它高雅的神情与它鲜艳的羽毛相得益彰,使人着迷。
D.听到这个消息,他们面面相觑地看着对方,不知如何是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精准扶贫,基本上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等一系列问题。
C.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校进行了火灾紧急逃生疏散。
D.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边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6、默写古诗文。
(1)那天,你和小粤一起登梧桐山,一路上“芳草鲜美,______”,“青树翠蔓,______,______”。
(2)当你们满怀豪情登顶梧桐山,极目远眺,望着远处的云与山与海,你们不由得发出慨叹。你说:“八月湖水平,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小粤接:“海内存知己,______。”
(3)小粤突然很感慨:“眼前美景如此壮阔大气,可是我的梦想却如《蒹葭》所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求之不得,______。悠哉悠哉,______。’我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的梦啊?”
(4)你拍着小粤的肩膀说:“‘______,悠悠我心。’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______,儿女共沾巾’。我们要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
7、名著阅读。
⑴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少年先锋队队员不肯放行彭德怀,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特点?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
⑵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B.《昆虫记》中,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它们为清道夫。
C.法布尔认为蚂蚁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蝉为饥饿所驱常常乞求哀恳。
D.萤火虫是个食肉动物,爱吃蜗牛,它吃猎物前,就像人类奇妙的外科手术那样,先给猎物注射一针麻醉药,使它失去知觉。
8、
技术的报复效应(14分)
人类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泰讷写道:就在我们欢庆又把自然世界的混乱削减了几分之时,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获得自身生命,通过“报复效应”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
报复效应与副作用不同:副作用是坏的影响,例如,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腹泻。而报复效应的影响也很坏,但坏得让人啼笑皆非:抗抑郁药让人变得更加抑郁。核能发电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但它会产生污染,这是一种副作用;然而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我们爆炸的发生,却是由于该电站在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系统,这就是典型的“报复效应”。
泰纳拿出了许多事实证明他的论断。
火蚁是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一种毒蚁,因人被这种蚁咬伤后,会产生烧灼般的痛感,故名。伴随着DDT及其他强力杀虫剂的发明,美国政府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部地区大量喷洒杀虫剂,试图一举灭绝火蚁。但30年后,政府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由于杀虫剂杀死了火蚁的各种天敌,事实上反而帮助了火蚁的繁衍。在这场人类技术对火蚁的大战中,技术被证明是它自身最大的敌人。
美式足球的头盔,最初设计时是用来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护运动员头部的,但在引进赛场之后,却造成了大量脊柱受伤的事故,原因是运动员们自动地把他们的新装备当作进攻的工具。旨在使足球运动更安全的技术实际应用起来,反而增加了该运动的危险性。
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本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致命的“超级虫”,却拿不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它们! 根据同样的逻辑,围绕着一个城市所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就越拥挤。
据澳大利亚的一份报告,在过去10年,电脑技术非但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创造出无纸办公室,反而使纸张的耗费量增加了4倍。这份报告说,每名办公室人员平均一年要用掉30公斤纸。为了满足商界对纸张的需求,1995年澳洲有165万棵树被砍伐。报告说,70%的普通办公用纸被扔掉后,没有得到循环利用,而是被当作填埋凹地的垃圾。
技术反噬人类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但我们与其把泰纳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这些结果与人们当初的良好愿望大相径庭。
然而无论如何,科学要向前发展,人类也日益进步。
【1】根据文意,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报复效应”。(2分)
【2】文章第四段说“泰讷拿出了许多事实来证明他的论断”,请你根据文意归纳文章列举了哪些技术反噬人类的事例。(3分)请再举一例说明(2分)。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技术是人类创造的,最终却将毁灭人类。
B.技术的报复效应虽然无法预料,却不能阻挡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C.人类创造的每一项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复效应与副作用。
D.如果电脑技术进一步普及,将给澳大利亚的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4】谈谈对“我们与其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这句话的理解.(4分)
9、阅读下面材料,选择其中一个任务,完成作文。
灯如红豆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1)读完《灯如红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想?这些感想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也可以是文中的某个细节或者“我”的启迪……任选一点,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题目自拟,适当引述,力求深入,不少于600字。
(2)《灯笼》一文,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自然流淌出来;《灯如红豆》一文,作者围绕着不同时期与灯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在这里无论是灯笼还是灯,都成了作者行文的线索和感情抒发的载体。请你试着仿照这类文章的写法,选取生活中承载着某种意义的物品,作为线索,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有真情实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