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云浮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退(guì) 要(sài) 大(nuó)   不(xùn)

    B. 发(sóng)   遗(zhǔ) 教(huǐ)   空(líng)

    C. 首(qiáo)   轻(yíng)   然(qiǎo) 杆(wéi)

    D. 责(jié) 刻(juàn)   红(fēi)   形(qí)

     

  • 2、对下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甲】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初见嵩山

    宋·张来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解】①张来: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②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③豁我怀:使我开怀。

    A.甲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态,体现他决心摒弃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B.乙诗第三句中,“日暮”点名了时间,天已傍晚。“北风吹雨”为下文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贬谪后抑郁苦闷的心情。

    C.甲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写出了诗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乙诗尾句的“出”字运用以静写动的手法,赋予了山峰动感。

    D.甲诗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乙诗尾句中的“清瘦”是诗人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写照。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B.《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剧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D.《民法典》不仅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热议。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满眼青枝绿叶,处处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B.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这座城市自有其无穷魅力,将现代和中世纪风情融合得天衣无缝,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勃勃生机。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长路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宏阔大气,画面感强。

    B.“仿佛梦魂归帝所”,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宫殿。

    C.下阕后三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渔家傲》意境辽阔,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是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2】试分析“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中“谩”字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2)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___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3)晏殊在《浣溪沙》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怅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5)请把李清照的《如梦令》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耗能源的雷达——鹅

    林长华

    身穿白绫袍。头戴黄纱帽。走路慢腾腾。游泳像船摇。这是我国民间一道猜动物的传统谜语。谜底就是我们熟悉的家禽:鹅。

    ②在不少人心目中。鹅显得呆头呆脑。只不过是一份盘中肴而已。其实这是低估了鹅的作用。在家禽中。鹅是以长寿著称的。一般的鹅可以活到30岁~50岁。鹅在军警界是值得称道的助手。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有天深夜。三州节度使李愬率领9000兵士讨伐吴元济。为掩盖行军中的响声。他别出心裁地利用城郊蓄养的鹅群。令击之以混军声。生擒了麻痹轻敌的吴元济。

    ③鹅见了生人就会大叫的特点源自其生物习性。在进化过程中。鹅形成了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的特点。这可能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袭击。特别在夜晚。稍有响动。鹅群就会高声鸣叫。长期以来。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当然。鹅的警觉性还表现为容易受惊吓、易惊群等。

    ④鹅的听觉灵敏。习性机警。是不耗能源的雷达。不讲报酬的哨兵。鹅遇到陌生人或其他禽兽时。会立即大叫报警并作飞扑啄斗姿势。公元390年。罗马城被高卢人攻克。罗马军队退守到卡匹托林山。一天夜晚。高卢人登山偷袭当晚。罗马士兵都因疲惫而熟睡。连狗也没有发觉来敌。在这危急关头。兵营中原准备第二天要送到神殿奉献给朱诺女神的数十只鹅十分敏感地扑打翅膀。嘎嘎地高叫不止。终于惊醒了罗马守军。睡眼惺松的士兵们立即持兵器击溃来袭之敌。并穷追敌寇。收复了罗马城。后来。罗马人忘不了鹅的救命之恩。把鹅奉为灵禽。罗马一个有权威的审议团体元老院还颁布禁杀鹅的戒规。

    ⑤古今中外。警鹅立下的功勋有口皆碑。现在。国外还出现了经过训练的警鹅巡逻队。这些训练有素的警鹅警惕性很高。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出嘎、嘎的叫声。然后。奔集一起。扑啄闯入者。起到巡逻防卫作用。1986年。美国第31空军防卫指挥部新建了一支特种兵——鹅兵。部署在数十处军事基地内。与哨兵一起执行巡逻警戒任务。这些警鹅个头高大、脖子长、好啄人。

    ⑥瑞典南部的波加监狱过去经常发生越狱事件。2004年这个监狱聘用”10只训练有素的肥鹅当狱警。这些不穿制服的警鹅十分机灵。从不打瞌睡。它们每天兢兢业业地在狱中巡视。如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引颈大叫。自从有了警鹅后。囚犯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⑦在古代。我国就有养鹅防蛇的土办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仇池笔记》中就有记述: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直到现在。我国南方山区。仍沿用这种土办法防盗驱蛇。鹅排出的粪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嗅觉灵敏的蛇闻此粪味便退避三舍。

    ⑧鹅有如此多的灵性是人类自叹弗如的。它不要凶险、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秉笔大书的。

    (选自《百科知识》。有翻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章抓住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的?

    【2】联系全文。请你分析文章第①段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可能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袭击。

    【4】选文②~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这个假期,我因 而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