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虽然在体育方面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把“虽然”改为“不但”)
B.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保护并了解”改为“了解并保护”)
C.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删掉“之一”)
D. 我们顺利地按照村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把“顺利地”移到“找到”之前)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凛冽(lǐnɡ)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ɡ)
B. 横蛮(hènɡ)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C. 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B.《红星照耀中国》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英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C.《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作者斯诺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与他们结下了或浅或深的友谊。
4、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昆虫记》中,螳螂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着有力的大颚和锐利的钳子。
C.祥子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既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D.傅雷在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戏剧,谈音乐作品,谈体育运动,谈写作方法,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E.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用海底沉船里的财富来支援反殖民正义斗争,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
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请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作简要赏析。
6、诗文名句填空。
必答题: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3)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5)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6)范仲淹的《渔家傲》中,“ , ”两句诗,借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选答题:
(7)韦应物《闻雁》
故园渺何处? 。 , 。
(8)龚自珍《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 , 。
7、某位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言“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作为读书报告的主要观点,请你举个本书中的例子帮他证明这个观点。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 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母亲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 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 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 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 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候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的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 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用手紧攥着她那像枯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地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 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片阳光……
【1】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9、写作。
题目一:请以“行走在风中”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请以“习惯”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50字;如果书写工整美观可另加1-2分。
(2)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