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新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类远离了自然,难以感受到诗意是因为工业文明崛起,技术高速发展的原因。

    B.读者赋予文学作品意义的能力是由他或她所处的历史状况决定的。

    C.唯独在这些孤独和沉思默想的时刻,使我成为真正的我。

    D.这位创作了不朽的一首歌曲而本人却极不出名的作者终于在祖国的这块荣誉墓地上长眠。

  • 2、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的开篇写秋风的威力,写出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表现了痛惜之情。

    B.“床头屋漏”是侧面描写,“雨脚如麻”是正面描写,突出了雨的猛烈和诗人的窘困。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出诗人广阔无私的济世情怀。

    D.最后一段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穷苦人民,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

    ②这种桥_____形式优美,_______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______:这东西这么好吃?!

    ④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_。

    A.缩        因为……所以……         目瞪口呆        标本

    B.蹬        不但……而且……         目瞪口呆        范本

    C.缩        不但……而且……         张目结舌        标本

    D.蹬        因为……所以……         张目结舌        范本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箱(qiè  (chèng)  (xiè  转弯角(mò

    B.繁(yǎn)  (yù    靖(suí  惟妙惟(xiào)

    C.红(yān)  (jiù   (qī  重峦叠(zhàng)

    D.问(jí   憬(chōng)  (jìn)  风雪途(zài)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 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__________,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④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⑥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默写杜甫《春望》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鲁迅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简要举例说说其“有趣”和“有益”分别体现在哪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幽兰

    秦和元

    ①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②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知道,这是兰花开了!我翻身起床,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绽放了。

    ③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④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地上积满栎树、栗树、樱树、枫树、柿树及其他杂树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色彩斑斓,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树树的红柿子,像盏盏小灯笼,照着前进的路。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探险,跨越泉溪……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⑥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⑦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

    ⑧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大洪山带回来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⑨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朱德同志说唯有兰花香正好”——正气也;兰花有气质,文雅内敛,修为高雅,和悦谦恭,洁身自爱——雅气也;董必武同志诗云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气也;兰花富有致静的境界,静不失虑,静不失态,沉稳练达——静气也。幽兰这四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养兰就是养气。

    ⑩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涵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中,像我这样的耳顺之躯,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既当不了志愿者,又参加不了突击队。那么,不传染,不添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是为这场战疫情工作出力,就是为社会做贡献,哪怕是节约一只口罩。

    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兰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我所住的不远处就是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危患者。我知道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但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给我迎来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兰”不仅串联起“我”遇兰花、寻兰花、养兰花的经历,也见证着“我”不同时期对“幽兰”情感的变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文章首段以“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开始,尾段以“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C.文章④⑤⑨段引用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古典韵味和诗意情趣,也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幽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文章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现“幽兰”,并联系时事,增加了文章的针对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为什么对兰花具有一颗虔诚敬畏的心?请简要概括。

    【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我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出头来。(赏析加点词)

    (2)一树树的红柿子,像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像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又像一盏盏挂满的小灯笼,照亮着前进的路。(赏析句子)

    【4】文中插叙“我”上山寻兰花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情感、结构三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通观全文,作者借“幽兰”表现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什么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为此,学校团委决定以“青春的底色”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其中一项。

    底色:底子的颜色,也用于比喻:整个剧本有一种悲剧。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任务A:《校园人物志》(校级刊物)开设了“我的青春底色”“TA的青春底色”专栏,向全校学生征集叙事类的文章。

    任务B:五四青年节,你作为年级代表以“青春的底色”为主题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1)从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2)自拟题目,所写的内容须在话题范围内。(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