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傲然(ào) 颓唐(tuí) 迂腐 (yū) 奔丧 (bèn)
B. 琐屑(xiāo) 诮骂(qiào) 忻然(xīn) 弊端(bì)
C. 兜鍪(móu) 昳丽(yì) 期年(qī) 旗靡(mǐ)
D. 惨淡 (cǎn) 差使(chāi) 栅栏 (zhà) 交卸 (xiè)
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商店里眼花缭乱的商品,吸引了很多顾客。
B.2015年9月,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将举办富丽堂皇的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展览会。
C.青岛地铁3号线的候车大厅采用了无承重立柱设计,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D.我们班能发生如此巨变,与班主任在平时不辞劳苦反复做思想工作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3、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深秋的龙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 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C.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5、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临江仙(1)·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2)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3)?夜阑风静縠纹(4)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2)东坡:子啊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3)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4)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开头两句,借________和________把苏轼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请用原文作答)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情怀?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王绩《野望》)
(2)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4)此中有真意,____。(陶渊明《饮酒》)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6)欧阳修《采桑子》中“________,_______”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7、名著
(1)请问文中的他是谁?(______)
他行伍出身。六岁那年死了母亲。因可恶的“外国影响”,他的祖母“每逢初一月半、逢年过节或者刮风下雨的日子”就跪下来祷告,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孽子。又因他把烟盘从炉子上踢了下来其祖母就想溺死他,幸亏他的舅舅站了出来救了他。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从,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岁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着称。积聚了一支约八千个兄弟的“铁军”——红军五军团,把何键的六万军队赶跑。
(2)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主要在红区的哪个地方进行采访(______)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8、文学类文本阅读。
拾柴
付春生
①冬天是拾柴的最佳时节。天地空蒙,遍野稀疏,满眼空荡荡的,让人感到轻松而愉悦。
②脱了一层叶衣,山里的柴到了冬季才完全暴露出来。我说的主要是干柴,是干枝子。湿枝子是树的臂膀,还要伸手够阳光呢。干枝子,是跌在路上的遇难者,浑身干瘪苍白,不像湿枝子那样光鲜水嫩,一眼就能辨识出来。
③我和同伴们走进山林,就像走进了一片自由的天地,一切都显得那样轻松而自在。天空晴朗朗的,没有一丝污染。丛林里,一泉泉流水,一阵阵鸟叫,一丝丝风。树的苍劲和挺拔在寒风中渲染得更加浓重和愈烈。树、石、草在这偌大的空间里交相辉映,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④一遍一遍地被人拾捡,地上的干柴早已不多了。核桃树,柿子树,花椒树,哪一棵树上顶着干枝子,我们在下面就能看得见。最惊险的,要属爬细高细高的杨树和槐树了。踩上去,感到有些头晕目眩,六神无主。脱离了地面的安抚,空中轻飘飘的,感到风一吹,树要倒下一样。恐惧,惊吓,占据了我的内心,淹没了所有的冷静。这时你别无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地抱住树,听从命运安排。人在越危险时候,越是放大这种危险。其实并没有什么,只是被当时的环境放大了。像一面镜子,是幻影。我后来站在大树下,看别的同伴爬树,爬到同样的高度,摇摆的幅度并没有那么大。即使有些风,也是轻微地晃动。但那时我感到自己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呼吸也慌乱急促,快要崩裂了。这时,情形急转。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危险又瞬时化为乌有,树又轻轻折了回来。一切都像有意安排,那样顺其自然,那样理所当然,感到以前的恐惧都是多余的,甚至有些另类,有些自嘲,有些滑稽可笑。
⑤比这更奇妙的,还有一种飞翔的感觉。当万物归于沉寂的时候,农人们扶着犁,赶着牛,迎着风,把田地梳理得平平整整,暄暄和和,像无风的海面。那时,我们拾完柴后,就坐在石头上,胡思乱想。目光在天地间游移,青春在激情中飞扬。飞,飞,飞到哪里去?我们的心拴在一个支点上。那梯田像一本本书,错落有致地摞在一起。一块田离一块田足足有一丈余。那时什么都不怕,软组织支撑着我们的自信和威武。一个小伙伴吸口气,弯弯腰,嗖地跳下去。另一个小伙伴也跟在后面步其后尘。我们的欲望在燃烧,像天上的太阳,越烧越旺,越烧越激烈,整个山间都是一团火。我开始还有些胆怯,但看到同伴们都在往下跳,也绝不落怂,一闭眼,一屏气,嗖地跳了下去。在空中,那是一种瞬间的窒息,无挂无碍,无阻无拦,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是地面上绝无法体会到的享受。
⑥享受来自高度,来自风,来自土壤,来自一个小小的追逐。一个行走在狭小空间里的昆虫,是很难体验到蓝天的壮阔的。
⑦树上的柴也越来越少,就把目光投到了地下。粗笨的榾柮,就藏在地下。这是人们锯掉树后留下的遗存。深深的,扎根在黑暗中。人们根本不知道下面的情况到底如何。幸运的是,若遇上避风和暖的地方,土质疏松,刨起来得心应手,一上午能刨好几个。若遇上冻结的,到处硬邦邦的,加上沙砾坚硬,一上午也刨不了一个。幸运和不幸就这样相互掺杂,相互交织,谁也不知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我曾遇到过一个这样的榾柮,地面上看起来很好刨,可越往下刨,情况越复杂——根竟伸进了石头缝里,且不止一根,盘根错节,相互扭抱,根本无法刨出来,后来只好作罢了。
⑧我们拾完了近处的柴,就拾远处的。几十里外的大山上,人们的行迹很少。那里不但树上有很多干枝子,地上也有很多。杏树枝,杨树枝,槐树枝,各种长年无人拾捡的枝子堆得七零八落,满地都是。很多已经干枯,轻轻一折就断了。
⑨我们那次翻越几座山,来到这里,一下子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尝惯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境遇,我们拿拿这个,放下那个,拣最大的干柴往篓子里装,拾最好烧的往篓子里塞。犹入欲望旋涡,左扑右腾,无论如何也难以出来。有一次,我看到大孩子们弄了一篓子,也装了满满一篓子。可走到半路,天已经暗下来,所有人开始紧张。大孩子们开始背着篓子快走,我也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但走着走着,篓子更重了,只好让三舅从我篓里拿出了一点。俗话说,远路无轻载。我走着走着,又走不动了,一个无形的手在篓子里暗压。总不能瘫在这里啊!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只好又非常不舍地拿出一些,扔在山上。这是适合我的重量,我又背起干柴终于出发了。从此,我知道了自己的能量。每次到远处拾柴,再不贪恋那么多,即使有太多的干柴等着你,也背只属于自己的那一点。
⑩时光远去,我怀恋拾柴的日子。虽然短暂,但我拾了很多柴,还带着浓浓的油性和润性,不但够我家那时烧了,也够我一辈子烧了。
(选自2018年第9期《雪莲》,有删改)
【1】梳理文章内容,仿照示例(1),概括事件及作者的感受。
(1)我在树上拾柴,体验到恐惧、惊吓和危险。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当万物归于沉寂的时候,农人们扶着犁,赶着牛,迎着风,把田地梳理得平平整整,暄暄和和,像无风的海面。
【4】你从作者的拾柴经历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9、题目: 的感觉
提示: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行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 6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