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小文读《傅雷家书》时摘抄的词语、句子。请你把它们还原到语段中,帮她回忆阅读过程。
(1)词语 | 语段一: |
浅尝辄止 消化 不学无术 贯通吸收 |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________或是________的人才会自大自满。我愈来愈觉得读书太少,聊以自慰的就是还算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依次还原到语段一横线上正确的词语是( )
A.浅尝辄止 不学无术 消化 贯通 吸收
B.不学无术 浅尝辄止 消化 吸收 贯通
C.浅尝辄止 不学无术 吸收 消化 贯通
D.不学无术 浅尝辄止 吸收 消化 贯通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豆蔻”“弱冠”是古代年龄的别称;“婵娟”“玉盘”是月亮的美称.“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B. 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部分。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D.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4、下列括号内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选自这部散文集。
B.愚蠢、丑陋、卑鄙、贪生怕死、见利忘义(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C.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划线词语的词性分别为代词、连词、形容词和动词)
D.文言文中的称谓非常丰富,孤是王侯自称,卿是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所以吕蒙称鲁肃为大兄。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凉州词三首(其三)
【唐】张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1】【甲】【乙】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甲】诗通过“归雁”“孤烟”“落日”等意象营造__________的边塞风光;【乙】诗通过“水”“白草”“黄榆”等意象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边城风光。
【2】【甲】【乙】两诗写的都是边塞景象,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表现手法具体分析。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杜甫的《春望》中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
(5)当一个人要表达怀才不遇的感受时,可以引用李清照《渔家傲》中的词句: ____,_____。
(6)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形势变化的诗句是: ____, _____。
7、名著导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作者: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
(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溪谷映雪
周俊杰
①城里待得久了,总喜欢走一走山野,放松一下心情。尤其到山弯水绕的地方,数去而不减其兴。
②近日得闻在城郊映雪湖上游,就有一条很美的溪谷。
③自驾从市区出发,经庞崔线到达溪谷,仅一小时即至。甫一下车,即被阵阵低沉、节奏如潮的松涛声所吸引。循之望去,冰雪覆盖的大地上,一条如玉带般弯弯的溪水,在枯槁杂乱的灌木、苇丛掩映下,清晰地穿流而来。逆流行数百步,有一深潭,潭上乱石穿空,大大小小的卵石由几块硕大的厉石央携,水流撞击着这些石头,吼叫着,直泻潭中。
④这条溪谷,由顺山涧而下的山泉涌流冲击而成,绵延着数千年的远古气息,泉流汩汩奔泻,源源不断。弄不清叫什么名字,也不晓得有多长,直到道沟村山脚下。我行走了三个多小时,约一万五千步,也没能追溯到“源”头。难得的是,溪谷天然原始,素简本真,没有一点当下人为“开发”和“利用”痕迹,可能是此地划归于水源地保护区的缘故吧。
⑤溪水的两边,没有正经的路可走。在还来不及融化的冰雪里,拨拉着荆棘,避躲着沼泽,沐浴着暖阳,于乱石间小心地攀爬,遇到过不去的水面时,还要移石铺路。(1)鸟儿们突然受到惊扰,万分不满,一边啼鸣着,一边扑棱棱飞向远处。从溪畔十数堆粪便中发现,这里应有野生动物出没。
⑥溪里的水流,时窄时宽,时疾时徐,记不得拐了多少个弯,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数不清的大小水潭个个相连;有的多溪竞流,汇流成河,有的静水流深,一任自然,奔涌不息。(2)水流中怪石嶙峋,苇丛摇曳,或穿峡破谷,开冰蚀雪,浪花飞溅:或遇石而绕,逢隙即入,刚柔并济;或帘瀑落潭,拥岩踏沙,随遇而安;其水清冽纯净,如玉似晶,明亮剔透,直至砾沙毕现。
⑦水流越过之处,乐感丰富畅快。有的敲金击玉,如擂鼓锤石,有的像战马奔腾,若高空坠物;或珑璁悦耳,余音绕梁,或激扬悲凄,荡气回肠,或婉转舒朗,美不胜收;更多的则是哗哗啦啦、叮叮咚咚、潺潺淙淙的天籁之音:其水流与水声出没无定,起伏交互,出神入化,欣欣然撒着欢儿,唱着歌儿,跃向远方。
⑧溪里掬水可饮,凌冷甘冽,却不见什么鱼儿,是寒冷所致,还是应了“水至清则无鱼”的老话了呢?或许是兼而有之吧。
⑨大自然原本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蕴藏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活力。此刻,能抛却俗世纷扰,摸索着水面上溜滑嘎吱的冰雪,踢踏着大地上厚实松软的苇草,谛听着溪流和鸟儿的欢唱,犹如找回了纯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尽享返璞归真、物我两忘的惬意,于山溪的生生不息和景物的观照中,领悟教诲、汲取力量,荡涤心灵、锤炼品格,升华审美、寄托情思,坚定对美好生活信仰的追寻,岂不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回馈!当然,这也是吾自始至终热爱、珍惜和感恩大自然的原因所在。
【1】从文章的标题“溪谷映雪”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溪谷的?分别写出了溪谷的什么特点?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鸟儿们突然受到惊扰,万分不满,一边啼鸣着,一边扑棱棱飞向远处。
(2)水流中怪石嶙峋,苇丛摇曳,或穿峡破谷,开冰蚀雪,浪花飞溅;或遇石而绕,逢隙即入,刚柔并济;或帘瀑落潭,拥岩踏沙,随遇而安。
【5】文章通过对映雪湖上游“一条很美的溪谷”游览过程的记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9、作文。
“此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机翻涌。我听见出发的声音。我们出发,为了不曾改变的信仰,为了追逐梦想的渴望。把每一场胜利的终点,作为新征程的起点。从春天出发,带着穿越寒冬获得的力量;从平凡出发,我们终会铸就新的伟大。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
(摘编自《人民日报》)
读完以上文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 再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