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kuì) 滞留(zhì) 锐不可当(dāng)
B.诘责(jí) 佃户(diàn) 鹤立鸡群(hè)
C.抽屉(ti) 牢骚(sāo) 深恶痛绝(è)
D.要塞(sài) 轮廓(guō) 屏息敛声(bǐng)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你好,李焕英》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B. 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C. 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D.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4、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新闻和人物传记都讲究真实。《首届诺比尔奖颁发》聚焦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美丽的颜色》记述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这两篇文章的材料都是真实的。
B.文言文中人物形象也鲜明。寓言 《愚公移山》塑造了不怕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愚公形象,西汉司马迁 《周亚夫军细柳》中塑造了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C.散文“形散神聚”。《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 背影》以一个形象凝聚全文,《 昆明的雨》以一种情思来串起众多的景、物、事。
D.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 《蝉》说明了蝉的习性和成长过程,《梦回繁华》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这两篇事理说明文都抓住了事物特征。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何所营(____) (2)口称敕(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6、名著导读及古诗词填空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_______,这本书被誉为“__________”。
(2)同样以奔马写水流湍急,郦道元用散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吴均用骈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抒写思乡之情,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白《渡荆门送别》却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们:我认为_____________代表了地道的中国绘画精粹,除了部分显然受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之外,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片段的画,确实不同凡响:创作别出心裁,观察精细入微,手法大胆脱俗,而这些画都是由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画家绘成的(全部壁画的年代跨越五个世纪)。
(1)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以上文段中的孩子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填人名),选文中画横线部分代表的地道中国绘画精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教育孩子要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3)在选段中,傅雷在信中除了讨论音乐艺术问题,也常讨论其他类话题。你还能从原著中举出三类傅雷与儿子共同探讨的话题吗?
(4)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傅雷的长子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
8、母亲的快递
刘希
①在老家待了几天,返回时因为匆忙,将我最爱的一条紫色丝巾放在浴室的袋子里,忘了取出来。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帮我等来,母亲说我又不是只有一条丝巾,没必要大动干戈寄来寄去,再说过三个月我就要回家了,她会帮我好好收藏起来,到时绝对会原封不动地还给我,说了半天,就是两个字;不寄。
②我只好夸大语气地跟她解释:那丝巾是真丝的,质量好,颜色也好搭配衣服,那是我结婚五周年的礼物,不知怎么回事,一到冬天,电脑用多了脖子就酸疼得厉害,但一系上那条丝巾就会好,写稿不顺的时候,系上那条丝巾,定会文思泉涌。我把那条丝巾吹得像巴啦啦的魔法棒一样充满神奇的魔力,母亲听着虽有些不信,但毕竟还是动摇了,答应帮忙寄。
③我隔三岔五就问丝巾寄了没,母亲总是回复快了,快了。我真不明白,寄一条丝巾,有这么麻烦吗?
④过了一个多星期,我终于接到母亲电话,她喜滋滋地告诉我,说今天把丝巾寄出了,还告诉我快递单号。她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你要小心地拆包装,可别用剪刀拆哦。
⑤三天后,快递员递给我一个特大的包裹,让我签收。我有些不信,这些天没在网上淘宝,唯一需要收的件儿就是母亲寄来的丝巾,但一条薄薄的丝巾,能装这么大一箱吗?看快递单,的确写着老家的地址,母亲的姓名。
⑥我抱着包裹爬三楼,累得气喘吁吁。老公好奇:“啥包裹?这么重!”我说妈寄的丝巾,他瞪大眼睛:“什么丝巾有这分量?”我也好奇,马上遵从母亲的教诲,用手一点一点撕开包装盒,便见到里面露出各式各样的袋子来。取出,一袋干豆角、一袋炒熟的南瓜子、一袋葛粉、一小包花椒、一袋玉米粉、一大袋黄豆、一小袋绿豆……还有两个没有剥皮的大柚子,我心爱的丝巾,用一个厚厚的干发帽裹着,夹在这堆食品中。干发帽的标签,还没有拆。
⑦从包裹里取出来的东西,足有十三样,大大小小的袋子堆成了一座小山。老公见了,笑着说:“你看,这就是母爱,浓浓的母爱。”我也很感动,打电话向母亲报告快递收到,问她怎么寄了那么多东西。她轻描淡写地说:“反正都是寄,不如多寄点,收着收着就停不住手了,对了,还有两大包花生装不下,等你下次回来拿。干发帽特意为你买的,你洗了头发后就套头上吧,简单,你老是洗了头发懒得吹干,现在天气冷了,容易感冒……”
⑧我哽咽着,说不出谢谢,只一个劲“嗯、嗯”地应答着。
⑨终于明白:母亲的快递有多沉,爱就有多重。
(摘自《幸福家庭》2015年第3期)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开始不愿意寄丝巾的原因是嫌麻烦和节约快递费。
B.母亲的“神神秘秘”为下文“我”收到快递时的反应做铺垫。
C.母亲的“轻描淡写”说明她把对女儿的爱看得很自然。
D.“快递”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母亲说我又不是只有一条丝巾,没必要大动干戈寄来寄去。
(2)我把那条丝巾吹得像巴啦啦的魔法棒一样充满神奇的魔力。
【3】比较第⑦段划线原句和改句,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原句:从包裹里取出来的东西,足有十三样,大大小小的袋子堆成了一座小山。
改句:从包裹里取出来的东西,足有十三样,一大老堆的。
【4】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母亲的快递有多沉,爱就有多重”的理解和感悟。
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题材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