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犬吠fèi 两栖qī 龟裂guī 翘首以待qiáo
B.行辈háng 亢奋kàng 眼眶kuāng 风雪载途zài
C.缄默jiān 偏僻pì 萌发méng 销声匿迹 nì
D.沟壑hè 追溯shù 羁绊jī 草长莺飞yīng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lán) 炫目(xuàn) 摇曳(yàn) 矢志不移(shì)
B.瓦砾(lè) 尴尬(gān) 惊骇 (hài) 歼灭(jiān)
C.深湛(zhèn) 悠闲(yōu) 矜持(jīn) 劫后余生(jié)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z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B.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们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下列文句,哪一项有语病?( )
A. 车子驶向这块久别之地,我不禁有近乡情怯之感。
B. 昂首望去,眼前是一片万丈深渊,令人心生畏惧。
C. 忙碌的现代人无暇寻幽访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
D. 黑暗中,漫长的静默里,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6、古诗文默写
(1)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7)白居易的《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体现了卖炭翁虽身着单衣,却依旧希望天气寒冷的悲惨境遇与矛盾心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都一样,不像在白区里,穷人是地主和国民党的奴隶。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②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我问他为什么参加,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到一英亩),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他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喝热茶,做糖给他们吃。红军剧团演了戏,大家很快活,只有地主逃跑了。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因此他参加穷人的军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③另一个少年大约十九岁,在湖南当过铁匠学徒,外号叫“铁老虎”。红军到他县里时,他放下风箱、锅盘,不再当学徒了,只穿了一双卓鞋、一条裤子就赶紧去参军。为什么?因为他要同那些不让学徒吃饱的师傅打仗,同剥削他父母的地主打仗。他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不像白军。他拉起裤腿,给我看一条长长的白色伤疤,那是战斗的纪念。
④还有一个少年是福建来的,一个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但是大多数是陕西和甘肃本地人。有的已从少年先锋队“毕业”,虽然看上去还像孩子,却已当了几年红军了。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有两个是为了要逃脱奴役,三个是从国民党军队中逃过来的,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参加红军是“因为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1】选段中少年的身份是?
【2】红军是非常受人民欢迎的,根据选段分析人们为什么喜欢红军?
8、阅读《荷》,完成各题。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更严酷的考验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着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但它依然绿干亭亭翠叶田田,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留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范。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神,活得清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难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不惧艰险摧残的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痴如醉!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段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1】下面赞“荷”的诗句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的一项是( )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B.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唐·杜甫《绝句漫兴其七》)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3】文中结尾说:“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4】生活中,你一定也遇见过令你怦然心动的自然之物,请把它描绘出来,写出它的动人之处。(要求:用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家国情怀”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习近平主席曾说:“每个地方都有让大家留念的东西,不要小看这种幸福感,囡为这种幸福感能留得住人。”
说起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私家地图,有的是美食图,有的是老街图,有的是民俗图……当然也有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图中的每个坐标都是你与家乡最深情的纽带。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体会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