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当天,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内,“楚国八百年”展厅正展示着楚国的历史和文化。
B.今年,在女足亚洲杯决赛赛场上,中国女足击败韩国女足,时隔十六年再捧亚洲杯冠军。
C.对广大高中生来说,参加高考不只是一场考试,它是一场特殊成人礼,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D.制造业与互联网、物联网融合,进行信息沟通与互动,需要解决“异构集成”的技术瓶颈。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词开婉约一派。
D.《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写了作者与日本友人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的过程。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C.在诗中,作者先叙事,后抒情、议论,通过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D.诗歌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漫溢 趋势 擦拭 振耳欲聋
B.狡辩 缅怀 缄墨 分崩离析
C.枷锁 诬蔑 褶皱 瞬息万变
D.悲愤 弥漫 悬殊 不修边副
5、阅读下面的【古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2】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
6、古诗文填空
(1)晨兴理荒秽,_______。(《归园田居(其三)》)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灌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A】并非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在北方,绿色蝈蝈儿很多,但那里找不到它们在这里喜欢吃的案,因此它们一定还吃别的东西。
为了证实,我给它们吃绒毛害鳃金龟,夏天的这种虫子好似春天的鳃金龟。对于鞘翅目昆虫,它们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鞘翅、头和足。我给它们吃漂亮而多肉的松树鳃金龟,它们也一样喜欢,我第二天便看到这肥美的食物被这群肢解牲畜的好手,吃得肚子朝天了。
这些例子提供了许多资料,蝈蝠儿非常喜爱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放吃肉,但不像修女螳螂那样只吃肉。蝉的屠夫在吃肉饮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它甚至还吃一点草。
【B】我把一只正在加工地洞的若虫挖出来。当地面没什么能指导我的研究时,去追求意外的发现也许是毫无用处的;然而这偶然的发现却从很远的地方给我带来了财富。……这只若虫的体色比出洞初时的若虫白多了,眼睛大大的,近乎白色,混浊不清,似乎看不见东西。在地下,视力有什么用呢?但出了地洞的若虫眼晴黑黑的,发着光,说明能看见东西。这只未来的蝉一出现在阳光下,就得找一根树枝悬挂起来,进行羽化,那时视力对它才有明显的用处。只要看看蝉在准备解脱期间视力的成熟过程,就可以知道若虫不是仓促之间即兴挖掘上升地洞,而是劳动了很长时间。
此外,这只苍白的盲眼若虫比老熟时体积要大很多。它浑身胀满了液体,就像得了水肿病。把它抓在手里,尾部还会渗出清澈的液体,把它全身弄得湿湿的。
【1】联系原著,选文A中蝈蝈儿偏爱吃蝉是因为_____________,选文B中若虫体内充满液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以人性观照虫性”是本书的艺术特色,请联系名著说说作者笔下的蝈蝈儿和蝉各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3】你将带着《昆虫记》参加学校读书会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一段推荐语。
8、厄尔尼诺现象
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与赤道流(暧流)相遇,形成了世办上著名的渔场。这里的鱼产量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近几十年来,约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厄尔尼诺出现时,不仅秘鲁沿岸的气候突然变化,其他许多地方的气候也一反常态: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便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洪涝成灾。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厄尔尼诺来临是,海洋温度会变得异常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打破了大气环流中热量、水流等动态平衡分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它的规律。20世纪以来,它出现了17次,每次都 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来了个改变。如1972年厄尔尼诺出现时,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方就经历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国东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温气候,造成粮食减产。1982年、1983年,厄尔尼诺再次来临,这次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最高达6°C—9°C,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害频频发生,如印度出现特大干旱,秘鲁发生雪崩。这一次,厄尔尼诺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更是频频光顾,造成全球气候。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
【1】划线部分主要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3】这篇文章采取的说明顺序是属逻辑顺序,具体就是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___作用。
【5】请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7】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大约”“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8】厄尔尼诺频频光顾造成严重影响,试举出近年来你耳闻目睹的一二个事例。
9、在刚刚闭幕的校运会上涌现了许多精彩感人的瞬间,请你用“新闻特写”的手法描述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100字左右)
知识卡片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