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时美景,古来共赏。请你帮助判断以下诗句分别在描写什么花。( )
①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②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A.杏花;桃花;梅花;樱桃花
B.菊花;梅花;樱桃花;桃花
C.杏花;蔷薇花;桃花;梅花
D.菊花;蔷薇花;桃花;梅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已经打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全社会应该从容不迫地应对。
B.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唐某在开牌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C.飞机开始下降,他已经能够看到下面的沧海桑田了。
D.快递小哥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奔走在大街小巷,穿梭于车水马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逶迤(wēi) 祈祷(qí) 蔫巴(niān) 裹挟(xié)
B. 嫣红(yān) 皑皑(ǎi) 焦灼(zhuó) 点缀(zhuì)
C. 澎湃(bài) 诧异(chà) 泥泞(nìng) 殷切(yīn)
D. 蹊跷(qiāo) 萌发(méng) 哽咽(gěn) 眷恋(juàn)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
B.2021年国家正式启动“清朗行动”,大力整治饭圈乱象,可谓入木三分。
C.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鹤立鸡群,是截至目前最大的环球影城主题乐园。
D.敌方殚精竭虑,企图刺探我方的经济情报,但终因我方防范严密而一无所获。
5、咏怀古迹五首(其三)①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②。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写作此诗时,杜甫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②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1】简要赏析首联中“赴”字的妙处?
【2】联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6、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感时花溅泪,_____。(杜甫《春望》)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风休住,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夕阳”是诗人常吟咏的对象。晏殊在《浣溪沙》中用“_____”,来慨叹时光的流逝;朱敦儒在《相见欢》中用“_____”,勾勒出气势恢宏、悲凉壮阔的夕照江景图;李清照在《如梦令》中用“_____,_____”,开启了黄昏的美好回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①我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上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未进的结果。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②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就我所知,他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③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1】上面节选的文字出自美国作家 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___》这个书名,作为掩护。文中的他指的是 ___。
【2】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作者详细叙述的那件事。
【3】阅读第③段,简要概括“他”身上的特点。
8、母亲的院墙
钟小巧
①我的父亲母亲,一直住在乡下老家,养大儿女,又带孙辈。如今,孙辈也已长大,父亲母亲也年迈了。父亲两耳不闻农事,一双沾满泥土的老脚,硬生生地缩回,整日过着悠闲生活。母亲却相反,丢不下跟了自己一辈子的农活,子女不允许种田,那就与院墙为伴吧,在院墙播种子,种下杂七杂八的植物。
②经过一番雨水的洗礼,植物在院墙下越发生机勃勃了,如长身体的少年,正憋足劲。
③东墙的枸杞,已伸出一尺来长的枝叶,鲜嫩翠绿,可以入汤了。母亲种了三棵,可以煲好几锅猪杂汤呢。枸杞猪杂汤是家乡的特色汤,饭店里取名为“全猪汤”,清肝明目、入心入肺,总让人心心念念。我似乎也尝到它的鲜甜了。
④枸杞头下,紫苏又冒出来许多,那千军万马的紫褐色,让我想起了喜欢吃的紫苏鸭。把紫苏剁成泥,和蒜蓉一起做蘸料,鸭是白切鸭。客家人都偏爱白切做法,如白切鸡,原汁原味。以前穷,鸭肉不常见,单用紫苏蘸料就饭或粥,不用其他菜,都能吃得饱饱的。后来知道紫苏有解表散寒治感冒的疗效,便多了分喜爱,母亲也因此从别处移来一棵。
⑤西墙一片鱼腥草,原先趴在地上的,好像瞄准了墙根,最近也要往上蹿了。前几年种的金银花,也爬上墙了,婆娑的绿叶间,还闪出几簇花,花柄如银针,花朵如金链,金银合体,怪不得叫金银花。母亲把全盛开的花朵摘下来,一天也只有那么几朵可摘,随摘随晾晒,晒干后,集在瓶子里,然后分送给子女,叮嘱暑天多喝。记得以前,谁有个头痛脑热,母亲用的就是鱼腥草和金银花,或单独用,或两者合用,泡水喝。
⑥鱼腥草的祖籍,在山野的田塍地沟里。年少时,跟母亲去很远的山田拔花生草,母亲生怕我草没拔掉却弄死花生苗,就让我拔田埂上的鱼腥草,那不是一棵一棵地拔,一抓就是一撮,同时拔起,莎啦啦,一下子就能拔一大把。母亲笑了,把它抱到沟里冲洗干净,就地晾晒,待回家时一起带回。新鲜鱼腥草味道太难闻太呛人了,拔过草的手,腥味久久不散。母亲精明,知道宝贝物种越来越稀有了,便移植在自家院墙下。金银花也是母亲从深山老林找来的。
⑦像枸杞、鱼腥草、金银花这些清热解毒的草药,老家人统称为“凉水”。村里的留守老人,有个头痛脑热,也常常问母亲索要“凉水”。母亲几乎是有求必应,有时是现摘,有时是藏品。
⑧2020年春节,恰遇新冠病毒来袭。母亲眼中的“病毒”,就是“热气”。母亲时不时用鱼腥草和金银花泡茶,逼着在老家过年的儿孙们喝,说年菜热气,用“凉水”解解,预防总是好的。儿孙们无法及时返工,又不能出去串门,目之所及的,是院墙零零星星、参差不齐的绿。弟弟觉得不好看,便网购了三角梅、玫瑰花、海棠花、芍药花等观赏花,想种在院墙下,要把母亲种的所有拔掉。母亲厉声喝止,说,这是我的地盘,不许乱动。弟弟气鼓鼓地嘟囔,花多好看,可美整个屋子。
⑨母亲是实在人,要的就是实在物。母亲说,有花有叶,哪里不好看?又好看,又好吃呢。
⑩好吃的还有许多。那面北墙,母亲种了很多常吃的时菜,如麦菜、芥菜、花菜、茄子、苦瓜、丝瓜、黄瓜、豆角等。绿色瓜叶,黄色瓜花,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瓜仔垂挂墙上,还真好看。待到丰收季,母亲便想方设法托人捎给子女。我住本县城,近水楼台,是获得最多的一个。那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绿色食品,城里哪儿能轻易买到?自家吃不完,母亲还送给邻居们吃。
⑪墙角处,是近似野菜的鸡麻菜、红贝菜等,不用打理,兀自长着,生生不息,就像以前的农村孩子,没人操心,一样有出息。大门旁侧,即南墙,母亲种了辣椒、葱、姜、蒜等。有时炒菜,发现少了点调味,火也不关,就移步南墙下,要什么摘什么,极为方便。
⑫母亲曾说,这满院墙的植物,就是我的儿孙啊。
(有删减)
【1】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西墙一片鱼腥草,原先趴在地上的,好像瞄准了墙根,最近也要往上蹿了。
(2)母亲厉声喝止,说,这是我的地盘,不许乱动。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处写到“母亲曾说,这满院墙的植物,就是我的儿孙啊”,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闻里,有雄师过江的胜利呼号;散文里,有抑扬顿挫的恩师教诲;诗文里,有哀转凄异的渔者之歌。或许,一丛浅草,也能欢唱对早春的赞歌;一道竹影,也会弹奏悠扬的曲调;一轮明月,也会发出对游子的呼唤……
文字无言,万物不语,却声声入耳,拨动心弦。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验,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严禁抄袭;⑵字数不少于600字;⑶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