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蚌埠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D.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道,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 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共有10篇。

    B.《水浒传》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如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等。

    C.《骆驼祥子》是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是一本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人里一个姓白的朋友

    C.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D.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适当的说明方法,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点。

    B. 《使至塞上》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勃,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出使河西途中的所见所感。

    C. 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为金身罗汉。

    D.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挂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桃夭》是《诗经》 中的一首经典诗歌,文学社成员在此次谈探究活动中进行了介绍: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出自《国风·周南·关雎》。②之子:这位姑娘。于归:指姑娘出嫁。③宜:和顺、亲善。④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⑤蓁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形容桃叶茂盛。

    小文:《经典常谈》中介绍“可分为徒歌和乐歌”,书上也提到““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那《桃夭》是徒歌还是乐歌呢?

    小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蒙,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 有时不舍得穿: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shān)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选自《故事家:爆笑校园》,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2】按要求品味语言。

    (1)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

    【4】本文多次写到《枕草子》,可否删去?为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大作文。

    请以“忘不了那份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要有细节描写。③文中不得有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