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笔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有名《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这样的叙述:毛主席曾将自己的诗当场赠与作者,并邀请作者和他一同吃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D.李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学界,“三曹”一般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贺、杜牧。
B.《傅雷家书》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的典范之作,书信体的好处是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读来如听长者交心,语重心长,情辞恳切。
C.汉语就是这么神奇,不着一字,却处处尽显绿意。如《灯笼》中的“翠羽流苏”,又如《子衿》中的“青青子佩”,还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更如《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
D.《回延安》一诗有着直白、热烈、豪迈的抒情特点,其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句属于间接抒情,“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一句属于直接抒情。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媒体提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特定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治疗”与“预防”互换位置)
B.使用12层甚至18层纱布口罩叠加,结果颗粒物滤除率也只有96%,与标准化的一次性口罩单层使用效果95%滤除率相差无几。(删去“使用效果”)
C.当前正处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关键阶段,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特别是医疗场所秩序,尤为重要。(改“维护”为“保护”)
D.到今天,我们人类尽管不敢说完全战胜了病毒,但至少我们已经掌握了病毒的遗传奥秘,针对某些流行的病毒也有相应完善的防治。(句末加上“措施”)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为什么会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6、根据提示默写课文原句。
(1)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和无奈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5)青少年要敢于像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6)《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悲苦之情的句子是 , 。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按要求答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1)选段中“我”是______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有同学认为,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印证这种观点。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甚至禁止燃放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⑦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⑧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⑥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4】在作者眼里怎样过年“才是年真正的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现在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假如你参加“传统民俗推介会”,主办方要你向大家推介家乡的一种传统民俗,请你即席讲话。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字数50字左右。
9、作文
母亲勤劳朴实的品质,影响了朱德的成长历程,成就了他的革命之路;紫藤萝的顽强不屈,影响了宗璞对人生的思考,重燃生活的希望;书籍中深邃的文字,影响了读者的思考与心灵,让人增长见识,提升涵养;文化艺术的浸润内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思维,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魅力……在成长历程中,一个人、一件事、一片树叶、一缕夕阳、甚至于一个瞬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点燃我们成长之路。
请以“就这样,你影响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内容积极向上;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