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定西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

    B.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C. 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 在《美丽的颜色》中,“美丽的颜色”指的是放射性元素钋发出的。

     

  • 2、加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A.城镇人口占比到1978年不到18%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B.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城镇化率继续提高的同时,城镇化质量也不断改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C.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持续协调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不断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分布更加均衡。2020年末,D.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已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

    A.A

    B.B

    C.C

    D.D

  •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③其实,二十四节气严格按照太阳视运动的规律确定一年四季的季节时间,是真正的太阳历。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解释,“我国自夏代就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的太初历是阴阳合历,即我们所称的‘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

    A.②①⑤③④

    B.⑤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⑤

    D.⑤④①③②

  •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地气候干燥,日照充足,老百姓因地制宜种起了葡萄,为脱贫攻坚起到重要作用。

    B.他的小说,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但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对于真善美的追寻才是其最亮外眼的地方。

    C.郭老师画技高超,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齐白石的虾。

    D.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秦观的一首词,完成小题。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于绍圣三年(1096年)前往贬谪地郴州时在途中驿馆所写。

    ⑴从格式和文字上看,可以推断这首词的词牌名为 ( )

    A.采桑子   B.相见欢 C. 浣溪沙   D.如梦令

    ⑵此词精于炼字,请品味“紧”的表达效果。

    ⑶“门外马嘶人起”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心理感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4)人在青少年时不努力,到了老年只能悲伤叹息了,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用《长歌行》中的句子填空)

    (5)默写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据彭德怀司令员说,这就是红军力量所系的主要原则,每次扩大红区都要运用这些原则。

    他最后说:“因此你可以看到游击战要成功,需要这些基本条件:无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缺一项,游击队就不能取胜。如果在战斗开始时,他们没有决断,战斗就要拖延时日。他们必须迅速,否则敌人就能得到增援。他们必须机动灵活,否则就会失掉运动的有利条件。

    “最后,游击队绝对必需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参加。如果没有武装农民运动,事实上就没有游击队根据地,军队就不可能存在。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只有实现群众的要求,只有巩固农村苏维埃中的根据地,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彭德怀在阳台上踱来踱去,每次走到我伏案疾书的桌子边上时就提出一个论点。现在他突然停下来,沉思地回想。

    “但没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他说,“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

    (1)此选段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   的图书。

    (2)游击战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掐辫子

    ①掐辫子,也不知兴起于哪那个年代,曾在我们胶东地区盛行了很长一个时期。过去,因农村贫穷落后,生活普遍困难。为挣个零花钱,家庭妇女就一辈辈地传接着“掐辫子”。

    ②掐辫子属小得不能再小的手工活,即使这么小的手工活的准备都有程序,外人一看还挺规范。先是选好原料,也就是选好整齐、白亮的麦秸草。接着就开始“择草”,也就是择去麦秸草表皮草。再就开始“扩草”,就是用专门制作的扩草刀子将一根根麦秸草“扩”成细条。最后是“淹草”,即将“扩”好的麦秸草放到水中浸泡,也就是常听农村老太太说的“淹淹草”。浸泡好了就用布或大手绢包好,掐辫子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掐好的辫子论“块”,凑齐多少“块”后,就到收草辫的地方去卖。看起来掐辫子挣钱不多,可每个油盐酱醋的足够了。

    ③儿时还常见祖母和邻居老太太们凑到一起掐辫子,在大街小巷里,在树荫下,在庭院中,在炕头上,似乎都能见到她们掐辫子的身影,就连相互串门时,腋窝间也常常夹着一把用塑料布包着的湿麦秸草。有时她们在街上相互见了,也会招呼一声“来耍吧。”其实那就是约着一块儿掐辫子,有的就会迈着“三寸金莲”急急地回家拿上备好的掐辫子草,一会儿,从老远的胡同口弯着腰一歪一颠地来了,从屋后七曲八折地拐着弯来了,从菜地里回来洗完手还没擦也气喘吁吁地小跑着来了……这“老婆子掐辫子”已成了当年农村里的一种风俗,也成了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④老太太们都是“老手”,掐辫子熟练老道,轻车熟路,眼不用看,心领神会。说着话、走着路,照样掐辫子,而且掐的辫子很精密,很直。那时祖母常和我本家的两个大奶奶、两个二奶奶、一个伯母一起掐辫子。儿时看着她们掐辫子就觉得,上了年纪的人凑在一起掐辫子也很有意思,五六位老太太围坐在一起,也是一道小风景,而且还有共同语言。她们有时一边掐辫子,一边拉家常,有时还念佛,我听不懂她们念的是什么佛?凭直觉感到她们念得很认真,很虔诚。

    ⑤掐辫子也有环境之分,把春夏秋冬的不同韵味掐进辫子里。

    ⑥明媚的春天,大多就会选择在花草绿树间掐辫子,一边掐辫子,一边欣赏柳绿花红,有时还欣赏着鸟鸣蝶舞,草长莺飞。春光无限好,掐出的辫子长,油盐酱醋都在辫子里。

    ⑦炎热的夏天,一般就会凑到树荫下,一边掐辫子,一边乘凉。儿时常见老太太们聚集到大槐树下掐辫子,这是棵有着500年树龄的老国槐,树高21米多,树荫直径数十米,撒下一大片阴凉,连村里游荡的狗都喜欢到树下来歇憩。

    ⑧丰硕的秋天,许多就会轮流聚集到谁家的庭院里,在葡萄架下和石榴树、果树旁,一边掐辫子,一边欣赏着累累硕果,红红的石榴,似红玛瑙、绿玛瑙的葡萄招人爱,感到赏心悦目。这家主人还会乘兴剪下几嘟噜葡萄,摘下几个红石榴,掐辫子中品尝着果实的酸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⑨寒冷的冬天,一般都会凑到热炕头上掐辫子,先打听着谁家烧的炕头热?就一起迈着“三寸金莲”去了,盘腿坐到热炕头上,暖和和地掐着辫子,身热、心热、手上热。

    ⑩过去的掐辫子,掐出了乡下的旧风俗,也掐出了草编事业的新辉煌!

    (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⑥~⑩段,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季节环境

    韵味

    春天:掐出的辫子长,油盐酱醋都在辫子里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悠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悦

    冬天:炕头热热的,屋里空气也是热热的

    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掐辫子为线索串联起主要事件,按照空间顺序,从大街小巷写到炕头上,使整篇文章结构紧凑,思路清晰。

    B.第②段详细描写了掐辫子的程序,体现其操作的繁复和规范,也能够体现出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而成的经验与智慧。

    C.第④段描写老太太们在掐辫子的同时还在认真虔诚地念佛,可以看出作者虽赞扬她们的手艺,但是也委婉地批评她们的封建迷信思想。

    D.文中的祖母这一形象着墨不多。却刻画出她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教育有方的特点,字里行间也饱含着对祖母的赞美之情。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下面语段中农村传统风俗的看法或感悟。

    高考前夕,潇水村的杨小帅要结婚了,接照当地习俗,小帅的爸妈花费十几万块钱办理喜宴。还特意请了一个歌舞团,唱了三天三夜,结果大人们晚上睡不好觉,孩子们也无法搞学习。事后,村里人暗地里议论,说没有上次王大妈家的嫁女宴气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

    变化是世界上,唯一绝对的东西,没有什么能一成不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

    要求:

    (1)请自拟题目。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