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郑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鲁迅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小说集《呐喊》。

    C.《背影》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D.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杜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3、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⑤桃花开了,又像是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③⑤④②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该名著中蝉的一些行为会给我们较大的触动: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聪明),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它钻在下面一干就是两个小时(勤劳),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不停歇地在做着(善于管理家务)。

    B.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代表作《背影》等属于叙事性散文,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荷塘月色》等属于抒情性散文,借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写情感。

    C.《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全书共12篇,又名《西行漫记》。斯诺的笔下有个人物:“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近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贺龙。

    D.《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情感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宋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简析词的上阕营造了—种怎样的氛围。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将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诗文积累

    (1)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水诗境

    【意象探情】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赏析:通过一问一答,从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 _________的品性,以此鼓励堂弟坚守志向。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描绘早春数量还不多的莺和燕忙碌着筑巢安家,灵动可爱中展现春天的一派生机。

    【细节品情】

    (7)大漠孤烟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一个“直”字写出浩瀚无边的大漠里,一缕浓烟笔直、单调地上升,展现了大漠的苍茫孤寂,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表达作者 ______________

    (8)晓雾将歇,猿鸟鸣,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赏析:“乱”字写出猿鸟啼叫时此起彼伏的热闹欢腾的景象,表现出山川早晨的活力无限,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名段的两个翻译版本,回答问题。

    【甲】

    “放心吧,亲爱的,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大干一场,偏偏要向权威的结论挑战。虽然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是正确的,但因此而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完全错了。咱们走着瞧吧!” 

    【乙】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准备“大干一场”,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2)这两个翻译版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请结合两个版本的翻译分别谈谈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贺兰山凝眸

    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批注:第④段写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批注:第⑥段写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

    【1】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所至写到了所见所感。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所至

    所见

    所感

    走近山脉

    坚硬、震惊

    岩羊

    神秘、神奇

    抵达山门

    山泉、峭壁、巨石

    局促、心悸

    深入山路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

    我选第______段,批注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说说你读出了哪些“西北精神”。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因_________而美好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4)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