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师把这件事交给小刚做,是因为平时他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B. 三奶奶对亲家老爷说起上海滩,只说那里不比家乡好,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C. 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 随着污染源的逐渐增多,雾霾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损害人们的健康。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的散文《社戏》,以自由的笔法,抒写了他少年时代关于社戏的生活记忆。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 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为贵族文人所作。
C.古代文体中的“记”,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核舟记》侧重记物,《桃花源记》侧重写景,《小石潭记》侧重抒情。
D.“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黄发、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及笄、弱冠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
B.关注校园欺凌现象的电影《少年的你》获得了2020年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去年电影上映之时就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如何防止校园欺凌不再发生的讨论。
C.2020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2周年,也是国际护士节,曾亲历汶川大地震的护士佘沙主动请缨援助武汉,24岁的她说:“尽管我是汶川人,但是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D.《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倪萍站在《朗读者》舞台上讲述姥姥的故事时,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B.美国拉斯维加斯骇人听闻的枪击案,制造了59人死亡、527人受伤的惨剧。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至。
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
5、按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6、默写。
(1)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2) ,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3)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汉乐府)
(4) ,猎马带禽归。(《野望》王绩)
(5)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8)斯是陋室, 。 (《陋室铭》)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②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巧落后,存了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体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切有名的演家也犯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昨晚你妈妈去看了昆剧:比从前差多了。好几出戏都被“戏改会”改得俗温,带着绍兴戏的薄的感仿儿和人眼目的花花绿绿的行头。还有是太卖弄技巧。陈西承也大为感慨,说这个才是“纯技术观点”。其实这种古董只是音乐博物馆与戏剧博物馆里的东西,非但不能改,而且不需要改。它只能给后人作参考,本身已没有前途,改它千吗?改得好也没意思,何况是改得“点金成铁”!
(1)读选段①的内容,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2)在选段②中,傅雷认为“艺术工匠”和“艺术家”有什么不同?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如期举行,倒计时短片《立春》刷屏了!短片以中国二十四节气来倒计时,每一个节气都适配了古诗词或俗语。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5、4、3、2、1,当倒计时归零,“立春”字样的烟火在鸟巢上空绽放,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大幕。不少网友惊叹于倒计时短片这浪漫的巧思,并升腾起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这是偷不走的文化底蕴!
最初的《立春》,其实为每个节气都配了一句诗,包括“倒数10 秋分”对应的“ 【甲】 ”,“倒数8霜降”对应的“ 【乙】 ”,“倒数5大雪”对应的“大雪满弓刀”,“倒数1立春”对应的“ 【丙】 ”等。但为了保证现场一起倒数的节奏,初稿中的后10句诗,最终没能在开幕式中出场。
材料二:
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 百分比 | 读书笔记情况 | 百分比 |
有计划 | 10.1% | 每读必做 | 0 |
有时有计划 | 36.3% | 凭兴趣做 | 23.7% |
没有计划 | 53.6% | 从不做 | 76.3% |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推出至今已经七年。这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百人团的激烈比拼,鉴赏嘉宾的精彩解读,将中华诗词的深厚底蕴首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个国家级传媒平台集中展示;第二阶段,会聚海内外众多诗词爱好者、研究者、传播者,让他们站立在总台这个国家平台上,将学习、研究、传播古诗词的优秀成果与他们多彩的诗词人生,展示给全世界观众;第三阶段,走出诗词竞赛的小舞台,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大舞台,让经典诗词参与塑造百姓日常美好生活,参与建设城市、乡村的审美文化,参与构建具有当代视野和历史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语体系,使中华诗词成为民众身边的经典文化、审美文化与时尚文化。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短片《立春》以浪漫的方式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B.《中国诗词大会》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不断突破创新。
C.《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越来越大,参与群体越来越广,观众的热情越来越高。
D.现阶段的《中国诗词大会》跟生活接壤,让中华诗词转化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
【2】材料一【甲】【乙】【丙】处对应的诗句散落在相应的九宫格中,请你将它们还原。
甲 |
| 乙 |
| 丙 | ||||||
一 | 空 | 云 | 二 | 霜 | 花 | 千 | 总 | 红 | ||
晴 | 片 | 鹤 | 春 | 月 | 叶 | 紫 | 万 | 是 | ||
上 | 排 | 白 | 于 | 红 | 风 | 姹 | 春 | 嫣 |
【3】材料二反映了中学生在课外古诗词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9、命题作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冬天到了,但青神冬天很少有雪,那青神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
请以《青神的冬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描写,可融入情感,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