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大庆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fú)   争(sòng)  怆(qiāo)  无人问(jīn)

    B.奋(kàng)       皱(zhě)        (sù)          风雪途(zài)

    C.潺(cán)        杂(rǒng)       薄(páng)       黄发垂(tiáo)

    D.腐(shí)        (yù)          (zǎn)        消声迹(nì)

  •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人民公园,花红柳绿,满眼的珠光宝气,游客们无不感到繁华和欢悦。

    B. 围绕反对“四风”,重点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不主动、不贴心,纪律性不强,“为官不为”,上推下卸、殚精竭虑、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C. 读书的确是个不折不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地狱舨的历练,你才能脱胎换骨,取得一片新天地。

    D.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冽(lǐng) 要(sài)   轻(yínɡ) 锐不可(dǎng)

    B. 发(bān)   裁(zhòng)   行(lǚ) 屏息声(liǎn)

    C. 然(qiāo) 首(qiáo) 藻(xìng) 摧枯拉(xiǔ)

    D. 波(lín) 刻(juān) 沿(shù)   一丝不(gǒu)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管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极端不好,科研人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研制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B.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眼睛。

    C.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担子,来回奔波。

    D.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国际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卖炭翁》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加线诗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1)补写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做答;如三句皆答,则按前两句判)

    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跻。(《诗经·蒹葭》)

    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请在《子衿》第二章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中任选其一在下面的横线上先写出题目再默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有同学搜集到下列一段文字,阅读后,请完成相关空格。

    A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A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

    (1)该选段选自_____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_

    (2)A四次跨过死亡的经历,让你感受到他怎样的人物形象?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在那时,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他后来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全家移住到呈贡桃园新村,每星期上课,进城住两天。文林街二十号联大教职员宿舍有他一间屋子。他一进城,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看沈先生收到的宝贝,谈天。

    ⑦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除了一般的四部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译本,社会学、人类学、黑格尔的《小逻辑》、弗洛伊德、亨利·詹姆斯、道教史、陶瓷史、《髹饰录》、《糖霜谱》……兼收并蓄,五花八门。这些书,沈先生大都认真读过。沈先生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⑧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⑨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⑩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回忆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来回忆人物。汪曾祺在选文中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2】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常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评价过去的人和事。对于沈从文老师教创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评价的?

    【3】回忆性散文往往饱含深情,请你品味下面句子中的情感。

    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4】本文与《藤野先生》同为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阐述你对这类回忆性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

    知识卡片: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回忆涌上心头,或许是因为一个人,或许是因为一件事,又或者是一片景,不同的回忆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又给了我们不同的滋味。

    请以“回忆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