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将“传承”和“保护”互换位置)
B.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我区的公安交警入社区、进校园、下农村,开展一系列宣传。(将“进校园”和“下农村”互换位置)
C.“十三五”时期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古籍家底基本摸清、古籍存藏保护条件明显改变。(把“改变”改为“改善”)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删去“能否”)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鲁迅小说《故乡》主要通过塑造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叙写其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像闰土这样生活在底层的农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C.《观刈麦》——白居易——唐代——五言律诗
D.常见的五种基本短语:1.偏正短语,如:非常干净;2.述宾短语,如:爱劳动; 3. 述补短语,如:说清楚;4.主谓短语,如:成绩不错;5.联合短语,如:机智勇敢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物修复专家因地制宜制定的修复方案各不相同,充满智慧。
B.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让人惊讶。
C.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凭借惊人的水花消失术勇夺冠军后,体育馆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D.每逢节假日,购物中心的路口便车水马龙,需要许多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你再执迷不悟下去就会变成一个不可救药的人。
B.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 她吃得心满意足,看得母亲眉开眼笑,笑容从心里流淌到脸上。
5、阅读古诗,完成古诗赏析选择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C.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特殊,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惨烈。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1)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思乡、离愁是诗歌中的永恒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了雨后秋山的明媚空灵,“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展现了山林古寺的幽僻冷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绘了大漠边陲的雄奇瑰丽。
(5)走进诗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依不舍;《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对家人的深深牵挂。
(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只有经受磨炼,才能增长才干。
(7)说话是一门艺术。好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不好的话语伤人于无形,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____________。
(8)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通过描述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诠释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铸得重器护苍穹”的奉献精神,演绎了黄旭华“__________________,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的家国情怀,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强国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付出的巨大牺牲。
7、阅读《昆虫记》,回答问题。
(1)《昆虫记》中的昆虫名目众多,阅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昆虫进行分类积累。根据表下的链接文字及平时阅读积累,完成表格。
昆虫名 | 类别 | 思考题 |
螳螂、朗格多克蝎 | 弑亲者 | 在阅读《昆虫记》时,对昆虫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 C |
粪金龟、圣甲虫 | B | |
蝉、 A | 歌唱家 |
【链接】A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2)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
①历史上的徽州,泛指皖南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以及赣东北的婺源六县。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孕育出了璀璨的徽州文化,徽州砖雕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
②砖雕是中国民居建筑中一种常见的手工雕刻技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普通民居的装饰材料与色彩有着严格的限制,材料大多限于青砖、青瓦,色彩则限于黑、白、灰等,于是综合上述要点的砖雕便成为民居装饰的理想选择。
③徽州砖雕的用料极为考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过特殊工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青、平整如镜的水磨青砖。徽州砖雕的制作工序一般分为四道:第一道是“放样”,又称“定稿”,是指雕刻前将稿纸上的设计图案原样勾画到砖料上面,这是一道十分细致和关键的工序。放样时要注意画面保持疏密均匀,构图达到均衡优美。首先将砖面用水浸湿,然后刷上石灰水;等砖面的石灰略干后,将画稿平铺在刷有石灰的一面,用铁笔勾勒出画稿的轮廓;再用铅笔对画稿进行进一步细化,确定画面的部位和层次。如果一个图案需要在几块砖上整体雕刻,则要先将砖块拼合严实后再放样。
④第二道工序是“打坯”,俗称“铲地板”,是指在放样的基础上凿刻纹样。打坯是制作砖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工匠们先按照轮廓线凿出画面的边框及线条,剔除废弃的部分,然后再雕凿画面的图案,清晰梳理出整个画面。由于砖雕的雕琢是按照画面的层次逐层向里依次进行的,因此各层次图案的雕琢定位十分关键,对相应工艺和工匠的要求也极高,一般需要经验老到的主刀师傅亲自操刀才能完成。
⑤第三道工序是“出细”,即精雕细刻,将打坯阶段完成的轮廓进一步加工,使画面中的人物、楼台、树木、花果等要素和细部特征一一凸显。这道工序通常由最里层开始逐层向外进行,一方面可以保证画面的完整及整体效果,另一方面使得画面中各层次的连接能够整齐一致。
⑥第四道工序是“修补”,这是雕琢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把雕刻好的砖雕作品按照由上而下、先里后外的顺序进行精细打磨,并逐一进行磨光,打磨过程要谨慎小心。
⑦徽州砖雕广泛应用于徽州各地的民居、祠堂、庙宇、亭、塔等建筑,主要装饰在建筑的门楼、门罩、窗罩、镂窗、照壁、墙面、屋檐、屋顶及牌坊等部位,使整个建筑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显得典雅、庄重,“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便是徽州砖雕应用的真实写照。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第①~⑦段分成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文章在介绍徽州砖雕的制作工序中的第一道工序时,先后介绍了将砖面____________、勾勒画稿轮廓、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徽州砖雕的用料极为考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过特殊工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青、平整如镜的水磨青砖。
9、请以“有你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