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下列对课文描述有错误的一项( )
A.《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作品,文章以象征的手法,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 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B.《马说》、《陋室铭》,文体即题目所说的“说”“铭”,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刘禹锡。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由现象到本质,诠释了“魔鬼的海”和鸣沙原理;蒲松龄的《山市》则着重表现了山市空虚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
D.《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运用了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说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字和名在意义上往往具有某种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等等。
B.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特别喜欢画竹石。
C. 少年安徒生人穷志不短,有着异想天开的理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芭蕾舞演员,或者歌唱家。
D. 她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和她的实际年龄严重不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3、下列对名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艾伯特认为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丰富的知识。
B.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写给青年的,全书基本是纯理论的阐述,闪现理性的光芒。
D.《傅雷家书》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给人亲切温情的感觉,同时又充满理性的睿智,两者写作的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幅射 佁然不动(yí) 大彻大悟
B.行辈(háng) 脑畔 黄发垂髫(zhào) 人情事故
C.酬谢(chóu) 宽慰 犬牙差互(chā) 翠羽琉苏
D.眼眶(kuàng) 吆喝 阡陌交通(qiān) 惊心动魄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芙蓉①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②青女③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④看。
(注释)①木芙蓉:木本植物,秋天开各色大花,甚为艳丽。还有别名拒霜。②更凭:哪怕,就算是。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④愁红怨绿:花叶残败的样子。
【1】《木芙蓉》中的“_______”和《窗前木芙蓉》中的“_______”这两句,均采用拟人修辞,来表现木芙蓉不畏寒冷、努力绽放的情景。
【2】两首诗写木芙蓉,都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请选其中一首作具体分析。
6、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4)《商山早行》一诗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和其他人为什么要修一条通向森林的铁路?
8、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小题。
良心
李晓楠
①菜市场嘈杂热闹,来来往往的和往常没有两样儿。
②此时,刘姨在自家的院子里悠闲地听着评戏,老伴儿估计在菜市场买菜。退休后的生活平平淡淡,不像年轻那会儿,整天忙得团团转。
③院门的咣当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④“猪肉涨价了,买猪肉的人仿佛还多了,排了好长时间才买上。”老伴儿微胖的身子,发福的腰,浑身颤抖着肉,涨红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⑤“是不是就二胖子家的便宜?”刘姨起身到厨房准备晚饭。
⑥“他家的肉比别的肉铺一斤便宜两块钱。”
⑦刘姨将塑料袋里的肉放在手上掂了掂,嘴角露出浅笑。
⑧“老头子,你这是买了两斤肉吗?”刘姨话音未落,老伴儿仿佛像快乐的孩子冲到了厨房,点了点头。刘姨控制老伴儿吃肉,总说吃清淡点对身体好,老伴儿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⑨刘姨让老伴儿清洗韭菜,家里没了酱油,自己去才市场一趟。远远地就看见大红的招牌“二胖子肉铺”醒目,买肉的人排着队。二胖子天生就是屠夫的体形,猪头的脑袋,粗壮的胳膊上文着左青龙右白虎,大金链子像是拴狗的家什儿,满脸的横丝肉。不过手里的活计麻利,切肉、过称算账干净利索。嘟嘟的扫码付款声此起彼伏。刘姨不急就站在边上瞧着,脸上挂着焦虑。
⑩“您要点肥膘还是肋板,包饺子带点肥膘,氽丸子精瘦的好,红烧您来肋板。”二胖子不抬头,刘姨站在案板前也不言语。
⑪“肉涨价了,您是吃不起了,来闻味的吧。”二胖子说起厌恶话儿。
⑫“我要二斤肋板,多一两也不要。”刘姨语速不快。这时,二胖子才抬起头,见眼前的老婆婆目光炯炯。“一刀下去谁能切得那么准,你是找事吧。”二胖子撇着八铲子嘴。
⑬“你卖的是肉,我就要二斤。”刘姨淡定地说。
⑭“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别在二爷前瞎起哄。”二胖子翻脸了。
⑮“我就买二斤肉。”刘姨坚持着。
⑯这时围观的人七嘴八舌,人家买二斤,你就称二斤不就完了,矫情啥?一刀下去有多有少,咋非就称二斤不行呢?
⑰二胖子手里握着刀在刘姨的眼前晃荡。突然,二胖子狡诈地笑了。“你不说就称二斤吗?你来切,一刀下去整二斤,我分文不要。”二胖子本想将一军,不承想刘姨爽朗地说:“好,一言为定。”随手抄起案板上的刀,在剔了骨头的猪肉上轻轻一划,一条肉离开了案板,随手抛向电子秤上,电子屏显示一千克。二胖子没缓过神来,周围的人也没有缓过神来。好事的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刘姨面无表情。二胖子从脸红到脖子,说不出话来,知道遇见了真神仙,但心里不服气。
⑱“有本事,你给我切一个二斤二两,我照旧不要钱。
⑲刘姨说:“年轻人和气生财,要摸着良心做买卖呀。”二胖子恼羞成怒:“你倒是切还是不切?”围观的人看这可有看头了,纷纷拍起了视频,人群中充斥着起哄声。人们齐刷刷将目光定格在刘姨身上。刘姨看看周围的人,只见一道白光,一块肉已经抛到了电子秤上,显示屏马上显示出一千一百克。顿时掌声雷动。二胖子额头渗出了汗,嘴里骂骂咧咧。
⑳“年轻人嘴要留德。”刘姨一手托着一块肉,不紧不慢地说,“这是一斤八两,这是整二斤,你亏秤亏良心呀。”顿时,炸了锅,围观的人七嘴八舌,缺斤少两缺德。
㉑刘姨举刀在案板上划了一道,手起刀落又切出了二两肉,严肃地说:“年轻人,这是我家老伴儿买肉,你亏欠的二两肉,我拿走了。该得的必定是你的,不该得的千万别伸手。二胖子,你妈和我是同事,这些年没联系了,你不认得我这个老婆子了吧?”说罢,手中托着肉挤出人群。
㉒人群中不知是谁大声说:“这是原来国营一商的刘一刀,拿过全省的‘一刀准’大赛的金奖。这些年了,手法还是这么准,佩服!”
㉓人群随即开始骚动,真是便宜就是上当呀。肉价便宜,可不给足秤。
㉔二胖子木呆呆站着,仿佛回想起这个刘姨,脸上布满了愧疚。
(选自《小说选刊》2021.1,有改动)
(1)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面空格。
老伴买肉回家,刘姨发现缺斤少两——①_______——②_______——群众揭示刘姨身份,二胖子满脸愧疚
(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刘姨的形象。
(3)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4)二胖子为什么“愧疚”?请结合文章,以“二胖子”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5)下列对小说的情节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文末写群众说出刘姨拿过“一刀准”大赛金奖的往事,印证了刘姨“掂了掂”就发现肉被缺斤少两以及精准划肉教训二胖子的情节,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
B.在刘姨与二胖子的交锋中,文章多次提到围观群众的表现,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表现了围观群众的正义感,始终支持刘姨教训二胖子。
C.“您要点肥膘还是肋板,包饺子带点肥膘,氽丸子精瘦的好,红烧您来肋板。”这句话看出二胖子虽然狡诈,但卖肉过程中也会给顾客正确的建议。
D.“人群随即开始骚动,真是便宜就是上当呀。肉价便宜,可不给足秤。”既是对事件的总结,也能发人深省:便宜无好货,莫贪小便宜。
9、同学们,2023兔年春节正向我们蹦跳而来。你向往的春节是怎样的呢?请以“我喜欢的春节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可用化名代替);(3)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4)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