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焚身(fén) 神龛(kān) 斡旋(wò) 可悯(mǐ)
B. 岁梢(shāo) 溺炕(niào) 静穆(mù) 霍骠姚(piāo)
C. 皎洁(jiǎo) 司马懿(yì) 联珑(lóng) 裴公(féi)
D. 怅惘(wǎng) 锵然(jiāng) 争讼(sòng) 熙熙然(xī)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乡村三月的油菜花,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B. 每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有贡献的人。
C.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紧绷一根安全弦。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3、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任何时候,有整段的时间静静地坐在书斋里,读书,写作,都是不很坏的生活吧,然而,伏案手不释卷地坐久了,写久了,又特别地想出门去散步或旅行,或短足,或远游,脚蹬一双旅游鞋,身穿一套亮丽、鲜明的轻便服装,满目晴空,________,全身会感到特别的轻松与舒畅。
A.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看天、听鸟,投入到自然的怀堆里
B.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
C.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
D.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然欧洲各国对移民态度迥异,但是对于各国而言,移民不管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都是必须认真面对的新常态。
B. 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C. 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半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诗的内容判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B.颔联写了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贫困生活的同情。
D.通过尾联的描述,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D.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也表现了作者罢官闲居在家,心灰意冷,借助陶醉于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发泄心中的不满之情。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被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已作为富有生活哲理的成语使用。下列诗句与本句表达一致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6、 文学常识填空(8分)
(1)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 ,坐看云起时。
(3)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视觉直接描写洞庭湖景色的是: , 。
(4)《长相思》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 ,表达主题的诗句是 。
(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矿达胸襟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7、学习了课文《蝉》后,小文选了下面三则材料进行自读,请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材料二:
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丛里都有一只在歌唱。我很喜欢把蟋蟀列为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在我家乡的灌木丛中,在百里香和薰衣草盛开之时,蟋蟀不乏其应和者:百灵鸟飞向蓝天,展放歌喉,从云端把其美妙的歌声传到人间。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纯朴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质朴欢快又是多么的和谐呀!它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子和嫩绿的小草能听懂的歌。在这二重唱中,优胜奖将授予谁?我将把它授予蟋蟀。它以歌手之多和歌声不断占了上风。当田野里青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鸟就不再歌唱了,人们只能听见蟋蟀仍在继续低声地唱着,仍在庄重地歌颂着。
材料三:
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机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把翅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摩擦发出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演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1)参考“材料一”示例,概括“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对象的特征。
材料一:蝉非常喜欢唱歌。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材料中有一个不是选自《昆虫记》,从语言风格看,你认为是下面哪个材料?结合你阅读整本书的体验和感受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我选(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母亲是一本“无字经书”
冯剑芳
⑴腊月里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住进了医院。由于什么活儿也做不成,还得花钱,母亲有些惆怅。出院的时候,在我有点任性的央求下,母亲才跟我回家。
⑵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看到母亲被绷带勒住的手指肿胀得发亮,我的心似油煎一般难受。
⑶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她的手背上白一块、紫一块,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伤疤。
⑷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我们喊声“倒”,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出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液汩汩地往外冒。
⑸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的棉花就全部听话地跑到她的手掌心,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让你睡不着觉。”母亲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我们。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招一式地摘着棉花,只有妹妹猴急地跑到了最前面,落下许多“眼睫毛”。渐渐地,包袱里的棉花越来越多,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艰难地挪着步子。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候啊!”母亲颇感欣慰,我们姐弟三个仰起自豪的笑脸。
⑹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白眉大侠》《窦娥冤》……在评书和舞台剧中我们成长,明是非,养浩然正气;《梅花三弄》《四小天鹅舞曲》……耳边传来的名曲是我们最早的艺术启蒙。
⑺“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就带谁去新华书店,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⑻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母亲用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不冻手的偏方,熬制成热汤。热气慢慢浸润母亲的手背,我们把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呲一下嘴。可这时,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⑼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从半自动洗衣机里打捞着衣服。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触着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像她的手一样。
⑽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大顶针,飞针走线,穿过厚厚的鞋底,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⑾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
⑿“遗子黄金满籝①,不如一经”,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选自《知识窗》2021年01期,有修改)
注:①籝,读yíng,箱笼一类的器具。
【1】选文以“母亲的双手”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事?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⑶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⑴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
⑵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
【4】结合全文,简析作者以谚语为结尾的作用。
9、作文
在你的人生当中,定会有许多值得你讴歌、赞美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义。父母、亲人、老师为你的成长真诚付出,值得礼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带给你人生的启迪,值得礼赞;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礼赞……
请以“ 礼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